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焦点新闻 >> 本地 >> 正文

福州日报:68岁开始第四次创业

此前劳模杨而粦已带领村民三次创业致富

http://www.lywxww.com  2015-05-14 09:18:26    【字号

  ■记者黄洋文/摄通讯员陈雁真刘其燚肖丹

  罗源县碧里乡西洋村是福州市重要的花卉苗木培育基地,也是远近闻名的“花园村”。在它纵深处的施家坪自然村里,68岁的老劳模杨而粦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一片50亩的山林里忙碌,扦插、嫁接、施肥……杨而粦一生最骄傲的,是他曾经带领村民三次创业致富,改变了西洋村的山村面貌。

  花园村的“第一枝花”

  昨日,记者来到杨而粦家,这栋二层楼房如同一座微型花园,门前一片杜鹃怒放,朵朵如伞,屋内各种盆栽俯仰皆景,屋后的山坡上种着野桂花、竹柏,四周再环以樱花、红豆杉、罗汉松,还有700多盆兰花。

  老杨一边拿起花洒浇水,一边向记者介绍,今年瓜子黄杨很受欢迎,前两天又有城关的顾客特意开车过来买走几盆,“这是浙江进的品种,福州地区还没有,它喜潮湿,要每天浇水,枝叶也萌发得快,造型、修剪、翻盆都得勤快……”

  老杨是施家坪苗木种植的第一人,1997年村里的支柱产业——香菇行情下滑,长期在外走南闯北的老杨敏锐地发现苗木种植大有前景。通过与省农科院专家多番交流,找到适合西洋村气候土壤特点的绿植回乡试种。所谓“一花开带动百花开”,在老杨的影响下,如今,西洋村3000多村民95%都加入了苗木种植行业,共种植苗木3000多亩,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村”。

  苗木种植给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当初引进这些花苗时,有的每株只需二三元,我养了三年多,现在一株可以卖300元。”老杨说。

  村民致富的“领头雁”

  说起这些年带领村民致富的创业史,老杨的脸上就荡开了笑容,那是他最骄傲的人生经历。

  1979年,杨而粦受县供销社水果站的启发,第一个种起了福橘,并在技术、销售等方面探索出了不少经验。“接下来几年,村里乃至各乡镇也开始大规模种植,我每年提供八九万棵橘苗给十里八乡,还当‘橘树医生’,帮大家治病虫害。”敢干会带的老杨连年被评为县劳模,并在1984年评上市劳模。

  “种福橘十年,从每公斤5元的高价跌至0.3元。”老杨又去寻找新路子——学回香菇种植技术,1990年,开始转行当菇农。村民再次紧跟老杨的步伐,使西洋村成为当时全县最大的香菇生产专业村。后来香菇行情下滑,老杨又带领大家种起了花草。

  老杨说,创业除了看准市场,还要脚踏实地,不怕辛苦。去年夏天,他一大早上山,就看到一些树被野猪拱歪、倒地。一开始他以为那些树是野猪爱吃的,就用铁丝把那片约6亩的林子围了起来,可是情况并没有改变。于是,老杨整夜守株待“猪”,才发现野猪要吃的是树下土壤中的一种白虫。除了虫,才防了猪,护了树。

  整装待发第四次创业

  “您最早领着大家种苗木,可现在有的村民种的比您还多,您怎么想?”记者忍不住询问。老杨两手一摊,笑着说:“谁想种,只要我懂的都教。大家都能在土地上淘出金来,过上好日子,才好呢。”

  其实,多年来,老杨见到有闲着的、干不了重活的、生活困难的乡亲,总爱当“说客”,为此没少当“花农师傅”。村民赖新木原来开拖拉机,运输工作劳累且收入微薄,得知他有了种植苗木的想法后,老杨把买回的各种花苗分给他,还常亲自上门传授养花经验。

  如今,老杨又计划着第四次创业,因为二儿子愿意回来帮忙,他想再扩种50亩苗木,发展立体养殖,将苗木和蜂、鸡共养,“我有30几箱蜜蜂,苗木多了,可以再增加些;我准备先养1000只虫草鸡,还在寻找一种下黑壳蛋的鸡苗……”老杨说,他相信这一次创业仍能给村民们开辟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更多新闻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