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焦点新闻 >> 国际 >> 正文

“印度崛起”被浮夸但又真实存在

http://www.lywxww.com  2016-06-20 08:21:54   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环球网综合报道】“印度崛起”是眼下学界热门话题,尤其是印度官方接连公布的GDP增速超过中国后,欧美与印度不少媒体更是欢呼雀跃——“印度超中国,成全球增长火车头”“印度是全球经济低迷中的曙光”等说法层出不穷。当然,也有一些质疑印度经济增速“注水”的声音。“印度崛起”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6月13日和 14日,孟买举办二十国集团(G20)智库峰会(T20)和“印度门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印、美、加、日、韩等10多个国家的数百位智库与经济政策层精英。笔者应邀出席,经过学术殿堂的交流、辩论,以及街头巷尾的闲谈、调查,觉得很有必要抛开那些经济数据,向国内读者讲述印度发展的真实情况。

  孟买有国际化新机场,也有亚洲最大的贫民窟

  初到孟买的人,都会称赞几句孔洞式设计、流线型外观的孟买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这个巨大的航站楼2014年1月落成,每年迎来送往4000万人次的旅客。一出孟买海关,笔者也不例外,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词就是“印度崛起”。印象中,孟买新航站楼与两年半前投入使用、获得过国际空间设计大奖的深圳机场3号航站楼有几分相似。

  然而,出了机场,凹凸不平的高速路两旁就是破烂不堪的平房和遍地垃圾。这让笔者想起印度同行的一段话。印度著名智库Gateway House地缘经济研究部主任阿克谢·马瑟曾对笔者说:“印度GDP的快速增长现在看来毫无意义。看看几百万人还住在贫民窟里。在贫富如此悬殊面前,GDP增长7%或8%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学者必须对印度崛起保持独立的思考。”的确,在孟买最富的马拉巴·希尔区,高耸的大厦、富丽堂皇的酒店与餐厅、西装笔挺的人群,情形都堪比香港中环。但几公里外,就是破烂拥挤、条件恶劣、星罗棋布的贫民窟。孟买有亚洲最大的达哈维贫民窟,那里住着数以百万计的底层民众,笔者与几位还能说英语的印度穷人攀谈,得到的答案真实折射出印度发展的窘境与悖论,他们众说纷纭:“到孟买来找工作,赚钱回乡下建房子” “这小块土地我们已占两年,现在就是我们的私有财产” “政府不敢拆,否则,要么给我们孟买的地价钱,要么我们就围攻他们”“官员需要我们的选票,会给我们一些钱” “没有固定工作,谁需要时就做一些杂工”“高种姓人做他们的事,我们做我们的”“你是来贫民窟旅游的吧,与我合影要给我点钱啊”……

  近2亿人生活在贫民窟,已是印度发展的伤疤。然而,财产私有制、过早的政治民主化、虽废除很久却在实际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种姓制度这三大因素,使印度几乎没有任何完全让“伤疤”愈合的可能性。接踵而来的还有贫民窟里的犯罪、卖淫、吸毒、污染、腐败、文盲增加以及与之相伴的无政府状态。

  在孟买,笔者讲道:“20多年前,中国许多城市都有像贫民窟似的棚户区,但现在基本改造完毕。30多年来,中国解决6亿人的贫困问题。在这方面,印度不妨向中国学习减贫的经验。”在场近300位印度各界人士听得很认真,有人报以掌声。有印度学者在场外还向笔者请教中国经济开发区的经验与相关情况。

  印度精英开始思考以中国为坐标的崛起

  印度精英对中国的关注度确实在提高。孟买T20智库会议是今年中国G20峰会的预热与国际沟通会议,其中一个焦点话题是,在 2017年德国主办G20后,该由谁来继续承办这个“全球经济治理首要论坛”。目前呼声很高的是阿根廷,因为G20峰会从未在南美洲举办过,但印度也很有兴趣,希望申办2018年或2019年的G20峰会。T20会议上,当笔者以个人名义表示支持印度举办时,许多印度学者相当兴奋,纷纷表示要重视“加强与中国的沟通”。一位研究全球经济治理的印度学者透露:印度从未办过全球性大会,不像中国近年来先后办了奥运会、世博会,今年在杭州的G20峰会更被看成是中国正式成为全球大国的“加冕礼”。印度人长期以来都盯着西方,对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很崇拜,现在,印度人开始羡慕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与崛起的话语权了。

  印度门论坛上,印度外交国务部长V·K·辛格在主题演讲中多次讲“向东看”的重要性,强调要与邻居互惠互利。主办方在论坛举办前3天专门给笔者写信,询问是否愿意做主旨发言。对方透露,以前论坛很少邀请中国学者,日本嘉宾倒是不少,因为日本做了大量对印公共外交工作,但现在印度觉得非常有必要听听中国人的声音。果然,笔者作为论坛公开发言的唯一一位中国学者,同场小组对话的是两位日本人:日本产经省通商政策司司长高木诚司,以及东盟与东亚经济研究中心总裁西村英俊。对话中,笔者提到日本未能调整好民族心理,无法适应中国、印度崛起给亚洲经济格局带来的变化,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封闭性做法排斥中印等新兴经济体。因观点不同,西村英俊辩论时开始抢话筒、捋裤角,高喊“在日本领导下东盟合作模式多么具有国际可复制性”,且发言屡屡超时,他的“失态”让在场听众感到很惊讶。近一个半小时的对话结束后,许多印度学者围过来要笔者名片。孟买法学院教授达斯万尼明确说,过去印度对贸易与国际体系的看法受到日本和欧美国家的影响太深,从未听过如此新颖的来自中国学者的观点。印度国家金融与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拉辛·罗伊拽住笔者说:“咱们搞一场印中智库对话,找一批有思想的印中学者,好好谈上两天。”常驻孟买多年的一位外交官说:“这样的中国声音应该更多一些。今天虽有两位日本人,但他们完败,又丢人又丢分。”

  类似的场景让笔者想到印度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在其代表作《幽暗国度》中的描写——“印度人不愿正视自己国家面临的困境……只好退缩到西方的幻想中”。事实上,在印度的国家崛起思考中,还缺少来自中国的知识模块,一旦被触碰,印度人在内心深处的震惊将是巨大的。相反,中国对印度始终保持很高的关注度。国内知名学者曹锦清教授的《中国还在以西方为尺度,印度已经学会了以中国为尺度》一文近来传播很广。这次印度之行,让笔者也有类似感受。虽然印度GDP增速连续超过中国,但印度与中国的差距还是明显的。非洲发展银行执行副总裁卡皮尔·卡普告诉笔者:“相比于中国崛起,现在对印度崛起的国际看法可能有些乐观。”来过中国多次的德国生态研究院院长克莱默说:“中国在各方面的确领先印度许多年,中国的执行力、中央和地方的一致性是印度所无法比拟的。”

  中印20多亿人的共同崛起前所未有

  尽管印度GDP总量是中国的1/5,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年印度的经济增长表现的确抢眼,莫迪总理大刀阔斧的改革也让人眼前一亮。在软件业、电影文化产业、金融业和IT业创新上,印度相比于中国丝毫不逊色,个别领域甚至更强。在印度,笔者很容易感受到当地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的自信。一名出租车司机告诉笔者:“很想去中国。中国比印度富,但印度会越来越好。”贫民窟里的一名印度教徒说:“莫迪总理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也有梦想,就像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描述的那样。”贫民窟中很多男人面带笑容地干着活,女人们无论多穷都穿着鲜艳,让笔者很容易感受到印度人的乐观。

  除了印度媒体看重本国经济增速外,“印度崛起论”在美国智库的思考逻辑中正变得功用化——那就是挺印抑华。而这些年,海外一些对中国崛起不太看好或对中国政治体制不太认可的学者,常以印度崛起对照中国崛起,多少有炮制中印竞争、挑拨中印矛盾之嫌的味道。更重要的是,这些论调试图借“印度崛起”否定中国不走西方式民主道路而能实现国家崛起的基本事实,诱使中国去学印度的一套。在这方面,中国舆论要有清醒认识,捧举“印度崛起”背后,是对中国崛起的焦虑,带有矮化中国崛起的潜台词。

  尽管印度在发展过程还无法摆脱一些“疤痕”,但笔者在和印度学者的交流中感受到,印度经济未来仍会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国内读者应充分认识到,印度崛起对中国利大于弊,印度人平均年龄比中国人小10岁左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市场庞大,将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机会。推动印度崛起,同样也会让中国崛起更具可持续性。毕竟,中、印目前20多亿人经历的“超级吨位”崛起,是从未有过的。但相比之下,中印相互往来还十分有限。2015年,中印双向交流人数仅90万人次,约为中美人员往来的1/6。

  面对被热炒的“印度崛起”,中国社会应更自信。在笔者看来,从国家崛起改变民众命运、文明提升的角度看,中国崛起的意义远超过印度崛起。前者是发展范式的革命,是哲学层面的知识革命;而后者迄今为止仍是重复西方范式,只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国家发展新试验!▲(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