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错失良机,影响中日关系发展
http://www.lywxww.com 2015-08-28 08:30:47 来源:中国网 【字号 大 中 小】
24日下午日本参议院举行的预算委员会上,日本首相安倍就取消9月访华一事表示“是根据国会的相关情况决定的”,并说明会优先考虑安保法相关法案的参院审议。而另一方面,面对公明党干事横山信一的提问,安倍表示面向中日关系的改善,会努力实现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双方会谈。日媒指出,这是安倍第三次表明想要举行中日首脑会谈的相关意向。
安倍错失良机
安倍对中日关系表示“我们会利用国际会议等形式,来制造与各国首脑坦率交谈的机会,并致力于推进与各国关系的发展”。此外,安倍强调称,日本旨在实现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谈以及与韩国总统朴槿惠进行双方会谈。
日本外交学者网认为:安倍应该参加9月3日北京阅兵。首先,安倍的出席能够向中国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即中日关系能够大幅改善。其次,安倍访华可以使日本民众了解倍受争议的修宪立法不可能使中日陷入军事冲突了,有助于缓解对立法的争议和支持。第三,安倍是日本强有力的领导人,尽管他的支持率在最近几个月有所下滑,如果参加阅兵可能成为安倍的“尼克松访华”时刻。第四,利用中国可能给美国施加影响,中日走让美国为日本承担更多的义务。可安倍顶不住美国和日本右翼的压力,采取了不参加阅兵的作法错失了中日关系修好的良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侵略罪行不容掩盖,历史真相不容歪曲。对任何企图歪曲美化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的言行,中国人民和亚洲受害国人民不答应,相信有正义和良知的日本人民也不会答应。
处理中日关系的大原则,就是要严格遵循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确保两国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历史问题是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原则问题。希望日方认真对待亚洲邻国的关切,对外发出正视历史的积极信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希望日本同中国一道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走下去。
中日关系根基在民间
“日本的军事防卫政策发生了很大的调整和变化,自然会引起很多国家特别是周边邻国的担心。” “安倍谈话”虽然表述了舆论关注的四个关键词:殖民统治、侵略、深刻反省、由衷歉意。但其表述不仅断续,而且间接。安倍理应对那场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性质和战争责任作出清晰明确的交代,向受害国人民作出诚挚道歉,干净彻底地与军国主义侵略历史切割,而不应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作任何遮掩,这种“历史认识”,是不能让人们满意的。
如何与中国相处是21世纪日本外交最大的课题。这个课题对于安倍政权尤其困难,尤其沉重。日本缺乏充分独立自主性的外交,受美国“亚太战略”影响深刻。美国正遭遇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俄罗斯不仅继续强化军事实力,而且在乌克兰问题上和美国针锋相对,甚至一度“剑拔弩张”。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愈演愈烈,近年“伊斯兰国”的出现,更令美国难以真正实施战略转移。中国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战略使国际地位明显增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军事现代化建设,被美国视为对其主导的世界经济和战略格局的“威胁”。而美国北约盟友的“独立自主性”日益增强,令美国的指挥棒日益失灵,这使美对其管控下的日本产生了更多利用需求。安倍看到了“夺回强大日本”的机会,借机通过“新安保法案”将《武力攻击事态法》等10个法案汇总为《和平安全法制完善法案》,新制定了《国际和平支持法案》,并获得了美的默许,这使安倍追求正常国家地位的底气十足,诉求成为“真正自立”、“防卫自强”、“自信国家”、 “外交自主”国家。安倍着手实施以强化日美同盟为旗号,以不断增加防卫预算扩充军备为手段,以“独立强军”为本质,以转变专守防卫政策为目标的“夺回强大日本”战略。 “狐假虎威”,说美军和日本自卫队都视中国为‘假想敌’,可以与中国在亚太地区抗衡恢复其在亚太的大国地位和影响力。
其实日美关系绝非“铁板一块”。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双方在农产品和汽车的关税方面互不相让,画上句号比他们想象中困难得多。
与之相比,中国和日本在经贸领域高度互相依存,“政冷经冷”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是双方共识。重要的是,“经贸互利”不仅是维系中日民间关系的主要纽带,而且影响到安全领域。多数日本民众反对“新安保法案”,即与之直接相关。我们必须明确,“中日关系的根基在民间”。“经贸互利”不仅是维系中日民间关系的主要纽带,而且影响到安全领域。多数日本民众反对“新安保法案”,即与之直接相关。我们必须明确,“中日关系的根基在民间”。
谨慎乐观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关系经过太多曲折,如今两国的领导人已经见了两次面,安倍一方面找理由不想参加9月3日阅兵,又想找机会进行第三次会面,对双方关系只能是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这关键要看安倍下一步想怎么走。
在亚太、拉丁美洲、非洲双方有扩大影响力竞争,双方都比较自信,权力基础掌握稳定,这给双方继续坚持自己的立场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在目前的竞争态势下中日想回到三十年前“政热经热”的状态是很难的,中日关系将维持长期的“冷和平”的状态与经济互惠,中日关系的抓手是中日韩自贸区的设立,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美国必然会施加更多的影响。
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前途掌握在两国人民手里。中国政府支持两国民间交流,鼓励各界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踊跃投身中日友好事业,期待两国青年坚定友好信念,积极采取行动,不断播撒友谊的种子,让中日友好长成大树、长成茂密的森林,让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两国的政府有责任努力的去对话,去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 1979年5月9日至6月5日,以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为团长,人大常委会委员粟裕大将为最高顾问的"中日友好之船访日团",乘"明华"号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派出的人数众多、级别很高的庞大代表团.,给两国人民形成了乘船绕一周,友好达千秋的印象。
今年5月22日至24日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率领约3000人“日中观光文化交流团”访华。代表团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在外交领域非常罕见。代表团在两国间传递出积极信号,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中国和日本能走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友好。交流多了有了互相了解的机会,这是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日一衣带水,2000多年来,和平友好是两国人民心中的主旋律,两国人民互学互鉴,促进了各自发展,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代以后,由于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中日两国经历了一段惨痛历史,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两国老一代领导人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做出重要政治决断,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并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开启了两国关系新纪元。中日两国一批有识之士曾为此积极奔走,做了大量工作。
历史证明,中日友好事业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亚洲和世界有利,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精心维护,继续付出不懈努力。我国政府一贯重视对日关系,主张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
钓鱼岛领土争端,实际上是求同存异,做好危机管控,无论中日之间的钓鱼岛还是日韩之间的独岛,都不可能十年、二十年之间解决,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问题拖而不决,并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影响,目前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中方已宣布收回钓鱼岛,日本不承认,事实上已经形成双方共同管理,中国决不可能再忍让与后退,这种管理方式将长时间持续,如果日本加紧挑衅,只能使形势恶化。事实上在东海之争仍就存在“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空间。
构建稳定健康的中日关系,必须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日本应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采取审慎的军事安全政策,多做有利于增进同邻国互信的事,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中方愿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继续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日方应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处理钓鱼岛、历史等敏感问题,寻求妥善管控分歧和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