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焦点新闻 >> 国内 >> 正文

中国网事:啃下集中连片特困“硬骨头” 还需打造扶贫机制“升级版”

http://www.lywxww.com  2014-01-29 08:27:35   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网西安1月2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郑昕 薛天)扶贫是衡量社会公平、民生福祉的“温度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6日在赴陕西商洛、安康看望慰问困难群众的火车上召开扶贫开发会议时强调,要通过区域整体开发,创造有利于“造血式”扶贫的大环境,使贫困群众有更多公平的发展机会,推动精准扶贫更加有效,更可持续。

  来自国务院扶贫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贫困人口总数为9899万人。如何啃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块“硬骨头”,逐渐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

  对此,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院贺东航教授说:“李克强总理在秦巴山区调研时再次强调打造‘造血式’扶贫环境,就是要求用‘人、财、地、治理、路’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扶贫取代以往单纯的项目、资金扶贫。创造‘造血式’扶贫的大环境,要与城镇化发展同步,加强扶贫的精准度和精细化。”

  “创造‘造血式’扶贫大环境,要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更要加大主导产业的开发、带动产业转移。”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政策法规处副处长董超说,扎实开展片区攻坚,要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避免群众“因灾返穷”,同时要实施教育扶贫、医疗健康、文化扶贫、信息化建设等,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消除“数字鸿沟”,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李克强同时强调,要对不具生存条件的地方进行整体搬迁,通过发展小城镇,一方面不把扶贫资金投到那些该搬迁的村,避免浪费;另一方面也可使搬迁的群众享受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

  扶贫资金无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以前的扶贫工作是洒豆子,谁有困难、有什么困难,都‘只问耕耘、不管收获’。”陕西省紫阳县扶贫开发局科员王贤培这样形容前几年的扶贫工作,他说,现如今扶贫工作发生了改变,总结起来就是“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扶贫资金全国就有几十种,如何整合专项资金形成合力、把钱用在刀刃上,这就需要对扶贫资源精确化或精准化配置,建立动态管理和动态监测体系,打造扶贫机制的‘升级版’。”贺东航说,扶贫的规模多少、比例多少、人口基数、文化健康状况等,这些内容政府都需要建立信息档案,要建立“瞄准机制”,立足于某一个区域,落实符合本地特色的产业,达到产业和产品开发的精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近日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同样强调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为深化改革、创新扶贫开发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打好这场扶贫攻坚战,不让贫困代代相传,需要继续依靠市场化改革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政府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改善群众发展环境。

  “像秦巴山区、武陵山区这样跨几个省的连片特困地区,一定要从区域性统筹,涉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移民建镇的问题,要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的‘二轮驱动’,带领群众脱贫。贺东航说,产业结构升级在扶贫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第三产业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升级。而第三产业,比如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就需要市场在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贺东航认为,贫困地区移民搬迁,必须统筹考虑“人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地往哪里征”的问题,核心就是政府把困难群众统一安置在城镇后人们面临新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当青壮年劳动力因为贫困而外涌,就很可能出现贫困地区空壳化现象。而采取综合考虑的城镇化,就基本解决了人们的就业问题,确保贫困人口在城镇化过程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当群众的养老、医疗等方面得到保障,贫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贺东航说。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