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正文

罗源稻田游浙江瓯江彩鲤 送村民致富“金钥匙”

http://www.lywxww.com  2016-06-24 08:42:20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福州日报6月24日讯(记者 钱嘉宜 通讯员 洪映 叶宇楠 康琳 文/摄)罗源县飞竹镇距浙江青田县300多公里,沿途是重重高山及众多江河湖泊。而一种被称为瓯江彩鲤的鱼儿,却能成功翻越自然屏障,从青田县“游”进飞竹镇秀岭村的稻田,给村民送来致富的“金钥匙”。

  22日,记者驱车前往探寻这种生长在稻田里的瓯江彩鲤。绕过绵延数公里的高耸竹林,车子进入一片开阔盆地,只见稻田里新插的秧苗绿油油的,水面上倒映着明亮的日光。村党支部书记黄邦银带领记者走上田间小路,平静的水面泛起阵阵涟漪,一个个或粉红或赤金的倩影从眼底倏尔闪过,定睛一看,禾苗底下竟游着三三两两的鱼儿,均有手掌大小。

  “这些鱼是去年第一次投放的,等禾苗长得更高,能够遮蔽底下水面的时候,我们会再投放一批。”黄邦银告诉记者,这种稻田养鱼模式在青田县被称为“稻鱼共生”,鱼为水稻除草、除虫、松土,水稻为鱼提供生长的小气候、饲料,可减少化肥、农药、饲料的投入,完全符合现代农业所提出的高效、生态等要求,“等到金秋时节,将会看到水上稻谷飘香,水下鱼儿肥美的丰收景象”。

  瓯江彩鲤从青田“游”进飞竹镇的稻田里,也是当地一段因地制宜、敢于创新谋发展的动人故事。飞竹镇副镇长肖善冰告诉记者,飞竹镇虽有近2万亩可耕种土地,但抛荒率很高,这带来两个极为不利的影响,一是土地长期不使用,野草、芦苇疯长,不再适合耕种;二是村民依靠外出打工谋生,村里常住人口越来越少。“为了盘活土地价值,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收入,去年,镇里与福建乡状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引入稻田养鱼,先开垦70亩作为试验,每亩投放鱼苗约300尾。”肖善冰说。

  “通过土地租赁,以及田间管理、水利维护等一系列务工,一名村民在家门口可实现增收2000元。”肖善冰说,按照计划,秀岭村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号召村民加入养鱼行列。稻田养鱼素有“百斤鱼、千斤稻、万元收入”的说法,相比池塘养鱼,增收空间更大,以稻花鱼在青田县平均20元至50元每公斤的价格计算,如这种模式在飞竹镇成功推广,村民年收入有望成倍增长。

  “瓯江彩鲤在秀岭村表现出极佳的适应性,去年投放的约5万尾鱼苗,成活率几乎达100%,最大的长到了1.5公斤重。”黄邦银回忆,去年冬天,飞竹镇遭遇罕见极寒天气,稻田里结上厚厚的冰,他忧心忡忡地砸开冰,却发现鱼儿仍然活蹦乱跳。

  由于鱼类吃掉水里害虫的卵和幼体,往年十分费力的灭虫工作,今年不费吹灰之力,且米质有了明显提升。此外,由于生态环境改善,过去少见的白鹭也频繁出现。

  “这种纯生态养殖的稻花鱼,肉质鲜嫩,甚至鱼鳞也可以食用。接下来,我们计划申请地理标志,打造特色产品。”黄邦银说。

  在稻田的高处,有一条新修的排水渠,两侧的路面铺满细碎的石子,驳岸上镶嵌着一个个废旧的轮胎,朴素又美观。黄邦银说,稻田养鱼项目得到了县里的大力支持,这条排水渠就是县水利局出资修建的,今后可用于控制稻田里的水量,“随着试养成功,周边官路下村、马洋村的稻田里也将陆续游进瓯江彩鲤,最终以此为起点,形成一条完整的休闲生态旅游产业链”。

  原文链接:http://mag.fznews.com.cn/shtml/fzrb/20160624/83296.shtml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