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焦点图片 >> 正文

筹巨资修古厝 留住梦里老家

罗源洋坪古村力保原生态风貌,发展特色旅游

http://www.lywxww.com  2015-08-07 08:50:34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在城镇化进程中,有些古村落日渐消逝,然而罗源县西兰乡洋坪村,留住了她匆匆的脚步,留住了她古朴的面容。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小村庄,宛如掉落在山谷的明珠熠熠发光。

  树高千尺,仍需根养;水流万里,总有源头。这一切,都归功于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如今,数百村民筹资五六百万元力保古厝,他们秉承祖训重教成风,谨记村规民约爱护家园,走出一条不寻常的路,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留住梦里老家,守住心中乡愁。

  ■通讯员 陈雁真 叶宇楠 康琳 记者 丁胜华 文/摄1 古厝是传家宝 筹资五六百万修缮

  青山环抱,小溪潺潺,绿树翠竹掩映,明清古厝点缀其中,村民悠闲地做着家务。这就是距离罗源县城20公里的洋坪村。

  盛夏时节,走在村中,记者不由自主地想起海子的几句诗:我要还家,我要转回故乡,头上插满鲜花,我要在故乡的天空下,沉默寡言或大声谈吐。

  走着走着,跨过一座石板桥就来到依山而建的大宅院,一边厢房只留下地基,但是依然宏大,古色古香。“这是萧奇怀的故居,清代他在清流当过县令。可惜年代太久了,多少有些破败。”村支书萧雪雪说,她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伫立凝望经历数百年风雨沧桑的一幢幢古宅,感触良多。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众多村庄迅猛发展,一些村庄变化太大,不知不觉丢掉了应有的灵魂。一些深山古村落日渐颓败消逝。

  萧雪雪明白一个道理——古厝也是传家宝。2013年,这个户籍人口413人、常住人口近200人的洋坪村,拉开了修缮古厝的大幕。

  “村里有不少传统建筑,保护较好的古民居有17座,总计15000多平方米。”从文化部门退休的村民萧永洋说,村中明清古民居、庙宇、书院等传统建筑占全村建筑总面积的一大半。

  洋坪古厝多为文魁房、选魁房,都是就地取材的杉木结构,格局开阔气派,处处雕梁画栋。堂前摆花架,屋后有鱼池,恬静安宁。

  即将修缮的萧奇怀故居,是村里最气派的古建筑。抚摸“正六品”才配备的压顶墙体,走过每块约5米长的青石刻花台阶,鲜亮的南洋花砖外墙把阳光“揉”成花形洒进厅堂,以木、石、铜雕出的花鸟鱼兽跃入眼帘,“琴棋书画”镂空木雕附于左右厢房窗棂,雅趣横生。深院中,小姐闺房设计极为精巧,花厅、美人靠、厢房观景走廊样样俱全,小到柱础窗雕,大到屋顶高墙,都散发出精美的艺术范。这是洋坪古厝的一个缩影。

  “保护古厝,是祖辈口口交付的使命,如今已成为一条村规民约:修古厝时要请专家指导整体修复,建新房时要通过严格论证,均不得破坏古村整体风貌。”正是这数百年不变之约,才有了洋坪村恍若凝固时光的古朴风采。

  资金不足始终是古村落保护的瓶颈之一。然而近年来,当地村民自发筹资五六百万元,加上“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项目资金,老宅焕发了别样的生机。

  “每座古厝都有楼长,主要职责就是加强宣传保护古厝、募集资金修缮古厝。”担任萧奇怀故居楼长的萧永洋说,为了防火,村民要将柴火搬到屋后入库存放,还将整改屋内电线;为了防盗,接下来会安装监控探头;为了修房,四处翻找掉落的窗花、牌匾。

  “楼长的工作很繁琐,好在乡亲们的保护意识都很强,非常支持工作。”萧永洋深有感触地说。

  时至今日,洋坪村超过八成的古民居得到保护性修缮。2 传承文化遗产 山村人才辈出

  没有丢掉文化,就不会丢掉灵魂。这样的村庄才不会成为单纯的居住地,而是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去过那么多地方,一到这里就被原生态风貌和深厚文化底蕴吸引住了。”长乐金峰人陈志勇上月初刚刚派驻洋坪,成为村里的第一书记。此山此水,让他难以忘怀。

  洋坪村民全部姓萧,是来自江苏沛县的汉相萧何后人。据族谱记载,400多年前的明代嘉靖年间,萧姓祖先从古田县牛头岭迁入附近的官洋村,一次放牛时来到洋坪,牛恋着此地的青草,怎么赶都赶不走,萧姓祖先干脆迁到这里,繁衍至今。

  相传,为了“洋坪”这个村名,还有一番斯文“较量”。当时,萧氏和相邻坑里村的先祖都想给自己的村子取此名,后来萧氏村民赢得斗诗,终得“洋坪”村名。

  记者近日走访时,老戏班的弹唱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虽然我们的村子很小,但老戏班最热闹的时候有50多人。他们白天种地,晚上排练,还将民歌《担花记》改编为闽剧小调,广受欢迎。农闲时受邀,他们会走乡串村,甚至到邻县演出。”萧永洋自豪地说,老戏友不登台的时候,只要在古树下一坐,那就是一场戏。闽剧班子的戏服和道具还保留着,每年有专人晾晒、整理,作为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距离村口不远处,一处小建筑让人感到神圣,那就是“惜字炉”,是古代文人墨客焚烧文字纸张的地方。据说,当年村里的读书人爱惜字纸,特意在魁星亭内修建惜字炉,凡是地上有遗弃的纸张,就拾起拿去焚烧,即便在污水中的纸张,也设法捞起来洗净烘晒,再用火焚烧。

  “这种仪式传承至今,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村里的孩子中考、高考结束后,就会把一些字纸带到这里焚烧。”说这话时,萧永洋的眼里透着一股敬畏。

  其实,从村口新建的“耕读传家”书卷造型雕塑、“百善孝为先”文化墙,到村东明代祖屋门前赫然挺立的石碣旗杆,再到各座古厝厅堂高悬的“修身齐家”“耕读传家”等牌匾,无不让洋坪散发出浓郁的重教乡风。

  古时,单单萧奇怀家族就出了一个举人、一个贡生、一个增生、两个武秀才、五个太学生。恢复高考以来,洋坪走出了60多名大学生,学成后当了教师、企业家或者政府官员,有的官至省里乃至中央。3 谋划美好蓝图 古村落迸发活力

  一路走来,宛如走在世外桃源。村中池塘,白鸭戏水,老人雨中垂钓;条石小径,纵横交错,引人随意穿行;古厝厅堂,宽敞明净,村民欢聚闲聊……

  洋坪村正在谋划未来。在这里,每个老百姓都担当着保护家园的重任,每个细胞里都跳动着爱家爱村的因子。

  从出生到工作、婚嫁的三十多年里,村支书萧雪雪都生活在洋坪。她说:“接下来我们准备发展特色旅游,保护村庄原生态韵味,挖掘历史文化,同时做好整体规划,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让古老村落迸发更大的活力!”

  曾经的洋坪以发展石板材业为主,然而现实再也不容许这样做了。萧永洋说,村里计划合理转型发展旅游,建山庄、搞采摘;再次利用被采石场污染的洋坪水库,整治后发展休闲垂钓、游艇旅游;建议村里开发采石场旧地,蓄水建池,内设凉亭,请人在巨大石壁上雕刻大佛,形成文化景观。

  古村落不仅是历史留给当代的遗产,也应该是当代留给后代的遗产。只有这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才会从容舒适,正如萧奇怀第五代后人萧周文所说——“去哪里都不如老家好”,也正如4个孩子都在城里买房的83岁老人黄珠珠所说——“去城里一天我就想回老家了”。

  原文链接:http://mag.fznews.com.cn/shtml/fzwb/20150807/18478.shtml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