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焦点图片 >> 正文

畲服“父子档”共裁五彩衣

http://www.lywxww.com  2015-06-16 08:31:59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记者黄洋文/摄通讯员洪映康琳

  昨日,记者来到罗源县松山镇竹里村兰曲钗的家时,缝纫机正忙碌地发出“咔咔”声响,兰曲钗踩着踏板,双手压着一幅布匹,将约3厘米宽的红白两种缎带逐次镶嵌进花边里,儿子兰银才站在一边仔细观察,他说这道工序叫“车花边”,是制作畲服最难的一环。

  兰曲钗,52岁,是省级非遗畲服苎布织染缝纫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兰银才,32岁,罗源最年轻的畲族服装制作人。他们是父子,是师徒,更是畲族技艺的共同传承者。巧手翻转,穿针引线,一件件五彩斑斓的“凤凰装”在他们手中流泻而出,如云霞,似繁花。

  畲服制作“父子档”

  兰曲钗说,畲服中女性所穿的“凤凰装”,一般由凤冠、花边衫、彩带、拦腰、花鞋5件组成,体现了畲族古代图腾崇拜的遗风。13岁,他便跟着父亲学做畲服,为了将来能养家糊口。“过去每逢畲民的大日子,我就会被请去畲民家里,除了工钱,还包吃住。”

  勤劳聪慧的兰曲钗很快便尽得先辈真传,成为罗源以及周边地区最有名的手艺人,精微细致的刺绣功夫更被誉为“畲族第一绣”,花鸟鱼虫、竹叶松柏,信手拈来,无不栩栩如生。

  曾改行做起了西服

  兰银才18岁跟着父亲学习畲服制作,没想到不久便遇到畲服发展的低迷期。“随着畲民生活开放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打工,汉畲通婚也多了起来,畲民汉化进程加快,畲服制作陷入了低谷。”

  以制作畲服为生的父子俩,不得不各谋生路。兰曲钗来到泉州石狮,兰银才来到福州,两人都进入服装工厂,制作西装。兰曲钗没想到是,这次与畲服的离别竟然长达13年。“虽然有时受人之托,偶尔制作一两件畲衣,但形制都很简单。”兰曲钗说,打工的日子很苦,加班是常事,但凭着精湛的手艺,他很快坐稳了厂里大师傅的位置。

  转机发生在2007年,这一年罗源县开始筹备“畲族·风”民俗文化节,以畲族风情为卖点的文化旅游也在逐步推进。同时,连江、宁德等地的类似文化项目也方兴未艾,随之出现了大量的畲服制作需求。兰曲钗不顾工厂老板的一再挽留,在家里重新挂起了裁缝店的招牌,儿子兰银才也回到家乡。

  苦守着祖辈技艺

  在兰家父子的店里,除了墙壁上悬挂的各式畲服,案台上堆放的各色布匹,更引人注目的是屋内陈列的各种奖牌,显示主人并不是普通的乡间裁缝。“父亲在2008年被选为畲服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这里也成了畲族服饰传承示范基地。”兰银才说。

  蓝曲钗说,这几年畲服市场回暖,平均每年都有六七百套订单,有些客户甚至来自浙江、北京等地。县里去年还专门拨款5万元,用于扩大、装饰店面,添置制衣设备。“遇到高峰期,家里叔叔、婶婶都来帮忙,14台机器同时开工,忙碌到深夜。”此外,他们也获得更多的对外交流机会,走出罗源、福州,向更多的人展示畲族人的技艺。

  兰曲钗说,虽然目前畲服制作最繁杂的刺绣环节,已交由电脑完成,但还是有人花高价钱请他手工刺绣,一套纯手工制作的畲服要花费七八天时间。虽然劳动量巨大,但在夜晚,一盏灯、一盒针,手指起起落落之间,绚丽的花纹繁华般出现,过去祖辈们生活中无数次出现的场景,仍然令他为之痴迷。

  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家和父亲守着祖辈的手艺,蓝银才说他并不后悔。“身为畲族子孙,有责任为传承技艺做一点贡献。”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