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网友摄影风采 >> 活动动态 >> 正文

“镜头邂逅美丽罗川”采风活动第3期——河洋古韵

探访大山深处的古民居

http://www.lywxww.com  2014-08-20 15:57:21   来源:罗源湾新闻网  【字号

  图为中房满盾古民居(更多图片,请点击专题页面“第三期”《河洋古韵》)

  图为中房满盾古民居(更多图片,请点击专题页面“第三期”《河洋古韵》)

  罗源湾新闻网讯 (林克城 陈雁真 康琳)罗源县中房镇是福州最北部的山村,那里有上百座明清时期古民居,隐于深山人未识。近日,笔者走进这个宁静古朴的千年古镇,感受青砖黛瓦、石板路、转水亭,散发的古韵悠悠。

  高宅深院三五成群

  “明朝时,中房一带就有集镇,叫河洋街,到清代就特别繁华,流传下来这么一句话,‘连江好丹阳,罗源好河洋’!”对古宅有着特殊感情的满盾村卓氏后人卓本锡,引着我们前往村中的清代古建筑群,颇为自豪地说起这代代相传的辉煌过往,“当时村里富人多,好房子自然也建的多。”

  倚山面溪而建的十几座清代古民居,青灰瓦土夯墙,与门前的护院河凫水鸭,动静相宜,我们不由放轻了脚步。

  卓本锡告诉我们,雍正年间靠经商和收租富庶一方的卓泽禄,就为5个儿子建造了5栋大宅。这些房屋每栋都有三列院落,由祖屋、花厅及附属建筑组成,各具特色,整个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

 

  图为中房满盾古民居(更多图片,请点击专题页面“第三期”《河洋古韵》)

  图为中房满盾古民居二进照壁(更多图片,请点击专题页面“第三期”《河洋古韵》)

  “那里面藏着个大约15米高的阁楼。”卓本锡说的是建筑群最东边的一栋宅院,除了屋前的长方形大块石地面较其他房屋门前的石头路精致厚重外,眼前的飞檐门庭并没有特别巍峨。

  进得门来,才发现大门并不在宅院的中轴线上,往左四五步,庭院厢房才一目了然:前厅房梁上完好地保存着精美的雕花,圆形的、方形的柱础上,有各种浮雕,几个鼓形柱础上的八仙过海、刘蟾戏水等吉祥图案尤为精美。

  转过屏风,我们终于领教了“庭院深深”的韵味——只见二进主座在一个典雅的小院门里等候着我们。二进内的二层小阁楼依山而建,地势高、楼层高,果真拔地高耸,颇有现代楼中楼的风味。二进照壁上 “养气静神”四个大字,及照壁上方止水墙上的灰塑蕉叶纹、“太平有象”等图案,仍在青砖上默默传递当年房主的期许。

  卓本锡说,古宅的安全设施也很健全,防涝、防火、防匪。这些呈四合院结构的古宅内,排水沟沿墙角延伸倾斜,再大的降雨也能迅速向排水口汇聚,排向屋外的护院河;砖瓦木结构的老宅最怕火烧连营,建造者除在庭院间建有马鞍墙,还利用门前的护院河来消防;庭院幽深、前后通达的设计,则成了盗匪的重重关卡和住户逃离的安全通道。据说,抗日时期,鬼子来袭,村民把重重院门一关,就悄无声息地从后门逃走了,这都归功于古宅别具匠心的设计。

 

  图为中房岭兜村(更多图片,请点击专题页面“第三期”《河洋古韵》)

  图为中房陈太尉宫(更多图片,请点击专题页面“第三期”《河洋古韵》)

  图为中房满盾古民居(更多图片,请点击专题页面“第三期”《河洋古韵》)

  古宅有望恢复元气

  “中房古民居建筑相对集中。”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说,从镇上到满盾村,沿线的5个山村,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就有84座;港里村的全县最大的李氏古民居虽相距甚远,但那里有120间古建筑,七回廊,八书院,建造精美、布局巧妙,梁上刻物雕花,呈现许多历史人物画卷,很值得一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太尉宫,是当地古民居的“代言人”。它集五代、宋、明、清建筑风格于一体,神奇的穿斗式构架,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早就声名远扬。修缮保护工作一直在跟进,今年,就有400万元的修缮款,为其全面专业维修。

  而目前,那些曾经住着十几户人家的普通古民居,多散落尘灰,归于寂寥。卓本锡介绍,古宅出现了局部滴漏或损毁,主要靠户主自行集资修缮,加上要修旧如旧,大家也不敢贸然改造;古宅文物也曾遗失,村里最古老的是一块1726年的匾额,写着“乡闾保障”,还有上款、下款以及花卉纹饰,怕遭窃,村民们就把这块匾额连同柱联、门环等容易摘取的文物珍藏起来。卓本锡由衷地说:“我们都希望能留住这些老房子。”

  “未来几年,中房将重点推进旅游规划,把古民居旅游纳入其中。”镇党委书记徐忠琼说,中房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优美,该镇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古民居保护工作,对破损的古民居进行统一修缮修复,以整旧如故,保留古民居质朴厚重的历史风貌,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目前,他们已经邀请一位在该镇挂职的福建师大旅游系教授制定中房镇旅游发展蓝图。(更多图片,请点击网友采风专题页面“第三期”《河洋古韵》)

更多新闻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