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焦点图片 >> 正文

福州日报:罗源北山致富有了“领头雁”

http://www.lywxww.com  2014-07-16 09:30:21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记者王元锴文/摄通讯员林克城陈雁真康琳

  从民风彪悍到高朋满座,由贫困脏乱变富足美丽,数年间,在党支部书记于子赤的带领下,罗源县松山镇北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获得“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生态村”等称号。不久前,亲手改变北山村面貌的于子赤当选福建省先进党务工作者。记者来到北山村,一睹老区的全新风采。

  以诚待客转观念

  北山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有1183户、5145人,是罗源县最大的行政村。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北山村人民形成了顽强不屈、敢打敢拼的作风,但同时也被扣上了“民风彪悍,行人绕行”的帽子。相邻村的村民提起北山村,纷纷唯恐避之不及。

  2007年,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为了改变外人对北山村的成见,于子赤和村两委建礼堂,邀请八方宾朋前来做客的想法,得到了全村人的支持。于子赤说:“礼堂建设中,资金短缺,村两委成员带头捐款;人手短缺,村民自发当小工。不仅出钱出力,大家还轮流出点心招待师傅,没有一句怨言。”

  礼堂落成,村里邀请四邻宾客前来观看闽剧表演。闽剧开场,座位上摆放了瓜果茶水,还准备了招待客人的四菜二汤大锅饭。慕名而来的观众越来越多,原本准备的20桌宴席一直增加到60桌。

  此后,北山人热情待客的消息传播开来。礼堂里,至今还悬挂着那次看戏后港头村宾客送来的锦旗——“北山人待客如兄弟”!

  脱贫致富有奔头

  以前,为了谋生,北山村的青壮劳力纷纷外出打工,妇女留在村中照顾家庭。在与邻村打交道的过程中一旦产生矛盾,这些留守妇女便会告知自家的男人,进而引起更加激烈的争执。这也是北山村给人落下“民风彪悍”印象的另一个原因。

  为了让闲散村妇就业,进一步转变民风,2007年,在村妇联的动员下,村里的能人办起了育苗厂、海蛎加工厂,几百名女工得以在家门口就业。在长盛水产养殖鱼苗公司打工的林姣珠告诉记者,她务工每月能赚3000元。

  依托长盛水产等公司,村里以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形式,向村民传授水产养殖技术,成立产销一条龙服务的农民合作社。如今,北山村养殖太平洋牡蛎1000多亩、大黄鱼900多万尾、白对虾1200多亩,全村水产养殖年创产值3000多万元,300多户村民脱贫致富。

  服务发展无怨言

  “这次于书记评上省先进党务工作者,是实至名归。”走进沈海复线(福州段)工程A3项目部指挥部,总工程师孟奇由衷感叹,“北山路段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多亏了他。”

  2012年,沈海复线工程需要征迁北山村200多座坟墓,是于子赤召集十几个家族成员,率先迁掉祖上两座大坟,又说服村民,使得项目不到一个月时间完成用地征迁。

  孟奇告诉记者,去年6月下了一场暴雨,于子赤担心施工段山洪会泄到虾塘里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就带着工程队上山查看,并当机立断调来一辆钩机清淤。淤泥清除了,洪灾隐患也消除了。

  如今,沈海复线已穿越北山,在海面上立起一道美丽的弧线,为北山添了一道风景,也多了一条通往外界的通道。

  宽阔的乡村公路、颇有人气的半山公园、错落有致的别墅和方兴未艾的海产企业……走在村里,记者明白村民们脸上的笑容,是在传递友善更是洋溢幸福。

链接:http://mag.fznews.com.cn/shtml/fzrb/20140716/108375.shtml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