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雕刻家寿山石版“满汉全席”创“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http://www.lywxww.com 2013-12-09 08:26:17 来源:罗源湾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图为“寿山石宴‘满汉全席’创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颁证仪式现场。
图为“寿山石宴‘满汉全席’创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颁证仪式现场。
图为孙兆勇用月尾石、善伯冻等几十种寿山石雕刻而成的福州传统美食共143盘(“满汉全席”)。
图为“满汉全席”中的主打——烤乳猪。
图为几可乱真的“猪筒骨”。
图为孙兆勇向来宾和媒体介绍他的“满汉全席”,并借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福州寿山石文化。
(洪映 康琳 谢闽星)12月7日,“寿山石作品‘满汉全席’创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颁证仪式在福州三坊七巷隆重举办(附图一、图二)。“满汉全席”创作者、罗源雕刻艺术家孙兆勇二十载收藏同一石材,雕刻不重样的菜肴、食材达143道,成为业内首创“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雕刻大师。当天的典礼现场鼓乐齐鸣、人头攒动,频繁闪动的镁光灯共同见证寿山石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幕。
“石文化”与“食文化”碰撞
从1994年开始,孙兆勇奇思妙想地将寿山石文化与舌尖文化相融合,在十七年后别开生面地推出“满汉全席”,引来万众惊艳:他用月尾石、善伯冻、艾叶绿、老岭石、芙蓉石、杜陵石等几十种寿山石,从模拟儿时海边生活中常见的鱼虾、贝类开始,到再现光饼、油条、鱼丸、佛跳墙等福州传统美食共143盘(附图三)。2010年,“满汉全席”获第十二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创新艺术金奖”。
在展厅里笔者看到,全席以油光可鉴的烤乳猪作为主打,在第一时间用视觉点燃看客的味蕾(附图四)。前来参观的福州市民曾国钦老人惊叹地说:“从没见过这种题材、这么丰富的石雕,太逼真了,让人忍不住想吃一口啊。”
据说为了做成这道菜,孙兆勇先后在酒楼订购了6只喷香的“烤乳猪”,不为嘴馋,单是为了模仿它的色泽变化、肌肉走势,他甚至还去咨询了专业的厨师,询问“烤乳猪”容易烤焦的部位,好做形态与色泽变化上的处理。
“善待每一颗石头”
孙兆勇出生于罗源寿山石雕刻世家,从小感受着祖父孙厚发(原罗源县雕刻厂厂长)对雕刻的热爱,浓厚的家学渊源使他对寿山石有着解不开的情愫。“从小我就知道寿山石色彩之丰富是其他玉石所没有的。”为了让斑斓的石头绽放异彩,孙兆勇开始了他的“雕刻苦旅”,苦思如何在传统技艺上开出别致的花朵。
1994年的一次偶然,成就了今天这场令人叹为观止的“盛宴”。那天他买了一袋血蚶,洗净了装在盘里就去忙雕刻。回到厨房时,血蚶鲜红的肉与蚶壳的白令他灵光乍现:水洞高山石的红与白和眼前多么相似!自然界一定有更多“石”与“食”的相似!我何不一一找出来?
就这样,抱着“善待每一颗石头”的执念,孙兆勇在生活的每个瞬间、每个角落寻找灵感,导演着手边看似平凡的杂色寿山石的命运。“没有不好的石头,关键是有没有找到合适的原型对号入座。”红色芙蓉石的杂质沙丁石,白底加裂纹,一直被认为破坏了芙蓉石的成色。可是孙兆勇偏就看中了这种色裂组合,在他的刻刀魔法之下,“红、白、裂”成了“红肉、白骨、骨裂”,一根“露出骨头的猪筒骨肉”几可乱真,令人赞叹妙绝(附图五)。
借传统工艺传播民族文化
孙兆勇说:“‘满汉全席’可以吸引从5岁到90岁的观众。外国游客大多看不懂弥勒佛、古兽等,但一看到展厅里的‘美味’,他们马上就有了兴趣。”孙兆勇十分自豪地说,对于这些外国参观者,他会借着介绍“满汉全席”的机会,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福州寿山石文化,这也正是他创作的初衷:想让寿山石发挥其特有的光芒,把中国文化和寿山石艺术相结合,让国人乃至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物产丰富、以及文化的博大精深(附图六)。
据罗源县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主任黄志胜介绍,即将启动的罗源寿山石文化创艺园区,正等待着孙兆勇这些雕刻大师们的有力带动。不仅家乡人民欢迎孙兆勇回归,喜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殊荣的孙兆勇也已接到英国、缅甸等多国领事馆的邀请,希望他带着他的“满汉全席”走出国门、巡回展出,好让海外侨胞及外国人民共同领略中华文化的璀璨精彩、共同鉴赏寿山石雕刻的精湛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