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焦点图片 >> 正文

罗源知青亭揭牌 福州数百老知青齐聚“第二故乡”共忆激情岁月

http://www.lywxww.com  2013-09-23 08:24:27   来源:罗源湾新闻网  【字号

图为当年知青的老领导、福建省政协原主席游德馨在知青亭前,和老友一起共叙当年。

图为知青亭揭牌仪式。

图为老知青们在新落成的知青牌前共叙当年。

图为老知青们登台献艺。

图为老知青们登台献艺。

  罗源湾新闻网讯(陈雁真 康琳)22日,500多名福州老知青聚集罗源城区,当年知青的老领导、福建省政协原主席游德馨也欣然出席,参加“罗源县福州知青纪念上山下乡50周年大会”。

  在南溪之畔新落成的罗源福州知青亭前,两鬓斑白的老知青们紧攥老友的手,合影留念,感慨万千(如图2图3)。在九大中心电影院,老知青们登台献艺,奏起《知青岁月》,台下众知青纷纷应和哼唱,激情再现。

  1963年,他们这批福州知识青年有700多名,响应政府号召,告别城市到罗源上山下乡的时候,都还是风华正茂的年龄,那三五年的锤炼是他们终生难忘的激情岁月。

  这纪念亭、纪念碑是由福州老知青共同捐资建造的。本次纪念活动组委会秘书长蔡文锦说,捐资建亭的事组织得很顺利,知青们都很支持。联系到当年霍口油茶林场的林发仪时,才知道他已病重,他便和几个知青代表一同前去慰问。谁曾想,弥留之际的林发仪,竟还神志清醒地和老知青们聊起当年在乡下的往事,面带微笑地叫家人拿出事先准备的500元,捐助建亭。几个小时后,林发仪去世了。那500元捐助金成了老知青们对他沉痛而感动的记忆。

  “每一个知青都是一本故事书。”最年迈的知青李光钦已经90岁了,他没有讲述自己的故事,却这样告诉我们。

  72岁的郑绥谋当年是刘洋综合农场的一名知青,今天陪他一同来的还有他的儿子、媳妇和3岁的小孙女。“爸爸常常回忆当年在刘洋的日子。”30出头的儿子说起父亲的故事,也能如数家珍。父亲白天挑重担、干脏活。晚上,因为知青点条件差,打地铺都挤不下,父亲便把晒作物的竹屏往几根木梁上一架,小心翼翼地躺下,就再也不敢动弹,生怕一个转身就失去了平衡。不那么忙的时候,父亲还和知青们教当地的孩子学习文化。“爸爸说罗源的变化真大,他很欣慰。我们明天还要去刘洋,到他艰苦奋斗过的地方看看。”

  70岁的潘金华也是刘洋农场的知青,50年前,他从福州台江到罗源,就扎下了根,这里是他名副其实的故乡。“三年知青,锻炼了身体,增加了阅历,也磨练了意志。”潘金华很感慨。下乡第一天,他背着简易行囊爬山,一条路休息了两次,腿直发软,喘不过气;后来的生产中,他的手脚磨破过数不清的血泡,终于一口气就能挑着100多斤的作物上山,体质强健了不少。艰苦的岁月里,晚上来个击鼓传花、篝火晚会,便是莫大的精神享受。分配到罗源县基建部门工作后,他克服重重困难,自学建筑专业,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当知青那会儿日子很苦,但大家都不说苦,都很乐观。这之后,还遇到什么困难,就都有一股劲去克服。”

  有韧劲、能吃苦、勤奋斗、爱互助,这大概就是“知青精神”吧。老知青们后来成了教师、企业家、技术人员、领导……成为各自岗位上的行家里手,焕发光与热。“这些成就与知青岁月里的磨砺是分不开的。”游德馨说,“现在,我们还需要积极发扬这样的精神。”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