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热点头条 >> 正文

罗源北山:老区村走进新时代

8年骑行20多万公里,“两轮书记”带村民收入翻番

http://www.lywxww.com  2016-07-22 09:10:54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洪映 刘其燚 文/摄

  80多年前,这里出了位“人力车书记”叶顺连,点燃革命火种;60多年前,“智张飞书记”叶扶齐接过革命旗帜,带领村民当家做主;8年前,这里出现了位“两轮书记”于子赤,引领村民脱贫致富。

  如今,这里新楼林立,成了宜居家园;山上樱花如海,海上树林如潮,恰似世外桃源;红军医院重建,烈士墓碑犹存,依旧诉说着战火纷飞年代的故事。

  今天,本报带您走进罗源北山村,听一听跨越近一个世纪的三任党支部书记的故事。

  老区新貌

  洋房大道现美景

  罗源松山镇北山村,位于罗源湾南岸,依山傍海,为县内最大的行政村,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基点村。

  记者日前驱车来到北山村,201省道穿村而过,村内街道笔直宽敞,两侧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走进村内,可见洋房新楼错落有致,乡村公园美丽大气,敬老院、客运站、农贸市场、北山小学、老人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乡村新貌如画卷般展开。

  “北山变化很大。吃地瓜米、住破房子的苦日子,成了回忆。”村民于依伯告诉记者,这几年村民过上了“安居乐业,老有所养”的日子。

  在敬老院里,老人们悠然自得,聊天、打牌、看电视、听闽剧。

  据了解,为照顾村里的“五保”老人和空巢老人,北山村筹集资金138万元,建成了这座敬老院,并配套了宿舍、餐厅、娱乐室、医务室。

  红旗高扬

  渔村男儿传火种

  地灵而人杰。北山村这块革命热土,曾涌现出叶顺连、叶扶齐等一批热血男儿。据悉,参加革命的有111人,其中在册的革命烈士有15人。

  1930年,放弃了人力车夫的活计,21岁的叶顺连辗转找到了连江党组织领导人杨而菖,经介绍成为罗源首批党员(当时仅3人)。之后,叶顺连回到家乡,先后发展了叶扶齐、叶增修等20多人参加革命。

  1932年,杨而菖与骨干叶顺连等建立了连罗地区游击队(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三总队的前身)。

  “北山一带有叶、于两大宗族,时常械斗,双方都购置了一批枪。”村里的叶依伯告诉记者,叶顺连做通了族长的工作,让两个家族献枪五六十支,解决了缺少武器的燃眉之急。因屡立战功,叶顺连被十三游击总队任命为第二大队队长,并将队伍从10多人发展至数百人。1933年,北山党支部成立,叶顺连任书记。同年9月,因被地主儿子跟踪告密,为掩护游击队撤离,叶顺连在阻击时壮烈牺牲,时年24岁。

  英雄相惜

  杨而菖巧收“智张飞”

  “叶顺连牺牲后,叶扶齐接任党支部书记。”北山村的现任党支部书记于子赤告诉记者,村里至今还流传着“巧收智张飞”的佳话。叶扶齐有胆识,喜交朋友,性急如张飞,曾放言:“谁敢在我北山作乱,我去杀了他。”

  叶扶齐颇受年轻人拥戴。当时,杨而菖在叶顺连家中密谈,叶扶齐在门外偷听。杨发现后急忙掏出手枪,但被叶母劝住:“杀了他,咱在北山就站不住脚了。”

  于子赤说:“杨于是让人带话‘透堡好汉要见你’,年轻气盛的叶扶齐果然赴约。”

  见面后,杨而菖开门见山:“我们是工农红军,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你敢加入吗?”经过这一番“较量”,叶扶齐被说服,当即表示愿意加入红军。

  “后来,叶扶齐成了十三游击总队的赤卫队队长,从猛张飞变成了智张飞,并继承了叶顺连和杨而菖的遗志。”于子赤说,“1949年后,他被推举为北山村的村支部书记。”历经战火

  红色遗址重焕生机

  北山村虽历经战火,但仍留下了红军医院北山分院、红军食堂、苏维埃政府等革命旧址。

  叶端修说起父辈的往事,面色凝重而自豪:“父亲曾向我说起当年‘巽屿惨案’后他见到英雄杨采衡的经历。”

  杨采衡时任工农红军闽东第十三独立团参谋长。1934年10月,肩膀受伤的杨采衡带领60多名伤员,在与北山村相邻的小岛——巽屿村的医院里养伤。

  那一天,由于叛徒出卖,国民党反动派对巽屿村进行围剿,血洗村庄。100多名村民和伤员遇难,鲜血染红了小岛和海面。杨采衡在枪林弹雨中指挥军民向水上转移,自己来不及上船,只得带伤游到了北山村。

  “杨参谋长游上岸时,已经奄奄一息。”叶端修说,父亲叶木同当时刚成家,他从箱底拿出自己为结婚添置的衣服给杨参谋长换下,并让妻子把家中仅剩的一小袋米熬成粥给杨补充营养。

  “当时,大多数伤员被安置在村里的大王宫(红军医院旧址),村民们把自家的床板尽量腾出来给伤员,甚至连门板都拆了下来。妇女们轮流给伤员煮饭、喂药、护理伤口,个个都成了护士。”叶端修说。

  叶端修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杨采衡故地重游,与他父亲合影。两位老人双手紧握、热泪盈眶的样子,他永远都记得。

  老红军叶国祥的孙子叶长春,拿出了祖父生前珍藏的数斤重的文字材料,其中还有杨采衡留下的激情诗篇:“染伤迫我留连罗,巽屿岛中待复常……淼淼烟波驰遐想,正果紧握人民间。”

  记者获悉,北山村正在修缮北山红军医院、烈士故居等,将打造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建的北山红色公园里,一座崭新的红军医院纪念馆即将建成,建成后将陈列当年的一些老物件。旁边有一座幸福院和一个休闲广场。薪火相传

  “两轮书记”引富来

  从“人力车书记”叶顺连,到“两轮书记”于子赤,80多年来,北山村走过了峥嵘岁月,走进了发展致富的新时代。

  于子赤在任8年多来,始终骑着两轮摩托车,穿行在村子的各个角落,为村民谋福祉,被村民称为“两轮书记”。

  “原本我是一名建筑工,后来回到村里办了养殖场,因带头做些引水工程,被村民选为村支书。”于子赤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北山人,就想为家乡做一点实事,当时虽然放弃了事业,但也不觉得可惜。”

  “基层工作很苦,特别是村民不理解的时候。”于子赤说,为了给村子修路和修护坡,他和自己的亲哥哥也吵了起来,还挨了村民一重拳。

  “这么多年下来,工作的诀窍就是要‘磨’,要跟村民讲人情,毕竟好事多磨嘛。”于子赤说。

  如今,于子赤的摩托车已换了三四辆,人也摔伤过好几次。8年来,他骑行了20多万公里,北山村也成了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而“福州市劳动模范”“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则是对他的肯定。

  美丽蓝图

  乡村旅游添魅力

  据悉,为实现老区村的脱贫致富,北山村摸索出了两条道路: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二是发展美丽乡村旅游。

  据介绍,北山村有三大特色养殖,分别为大黄鱼、太平洋牡蛎(1000多亩)、白对虾(1200多亩)。村民年人均收入由3000元(2006年)增长到如今的1万多元。

  北山村还规划了三条旅游线:千亩经济林和樱花林,春季可赏粉色花海;400多亩红树林,夏季可观“水上林海”;依托革命遗址,推广红色旅游,秋季可接受红色洗礼。

  记者在北山村的海堤上看到,绵延数百米的红树林,正向阳而生,迎风而长,已有近两米高。夏日的清风、裸露的滩涂、蔚蓝的天空、翩飞的白鹭,皆与它融为一体,犹如一处海滨仙境。

  北山村的华丽变身,更是罗源县143个革命老区村的缩影。近年来,罗源县通过财政预算扶持,已基本实现老区村水泥路、自来水、广播电视等“村村通”。同时,罗源大力发展食用菌、茶叶、畜牧业、竹木、果蔬及渔业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

  原文链接:http://mag.fznews.com.cn/shtml/fzwb/20160722/87792.shtml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