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热点头条 >> 正文

坚持港城联动 加快推进罗源县城镇化进程

http://www.lywxww.com  2014-11-21 15:53:07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字号

  罗源县位于福建东部沿海,全县幅员1187平方公里,总人口25.6万人,境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东部罗源湾口小腹大水深,是福建省六大天然深水良港之一,“八山一水一分田”,属沿海小县。近年来,罗源县主动融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建设大局,立足港口资源优势,坚持“港城联动、港口兴县”和“项目带动、工业强县”战略,以港口拉动产业,以产业集聚人气,以产业发展汇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支撑城镇化建设,呈现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小县旧貌换新颜。

  一、罗源县新型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罗源经济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宝钢德盛、亿鑫钢铁、华东船厂、罗源湾滨海新城等重大项目相继落户罗源,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8.95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166.76亿元,成为福州北翼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

  目前,罗源湾北岸已建成码头泊位6座,在建泊位5座,现代化港口群建设纵深推进。港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罗源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成功落地宝钢、华能、世纪金源全国500强企业,罗源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投产企业达51家,总投资510亿元,2013年创产值约300亿元,初步形成了港口物流、冶金建材、轻工食品、船舶修造、机械制造五大临港产业基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城镇化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五年来,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了近两倍,常住人口由6万人增长到10万人,建成了一批新兴住宅小区、主干道立面景观等工程,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污水处理率达83.6%,绿化覆盖率达40.3%,城市更加文明、靓丽、宜居。

  作为罗源县新城区建设的重点项目——罗源湾滨海新城项目,2011年动工建设以来,累计完成投资70亿元,封顶和在建商住楼各100万平方米,新城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综合体初具规模。力争通过未来3~5年努力,建成一座总投资达200亿元,占地5800亩,集商贸、住宅、科教、文卫、旅游为一体,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能容纳约10万人的度假、旅游、休闲、生活城市新区。

  2012年,福州台商投资区正式扩区到罗源湾,各项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罗源已成为海峡西岸富有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随着福建省“四化”同步、“三群”联动、“三维”对接战略的深入实施,随着罗源县被纳入福州市“两翼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罗源湾开放开发的快速推进,必将推动罗源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征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二、罗源县新型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经验

  为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罗源县大力实施“以港兴县、新区强县、港城联动、山海统筹”发展战略,垒大做强临港产业,扎实抓好城乡建设,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着力推进产业发展

  一是加快工业转型。推进宝钢德盛不锈钢冷轧线、时代包装六线、弘景木塑一期、福亮玻璃二期、益升食品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华能火电厂一期、金闽烟叶二期等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宝钢德盛、亿鑫钢铁、华东船厂等企业扩能技改;引进现有产业的上下游配套项目和优质项目,实现集聚发展。学习南安水头发展经验,加快推进石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引导在外乡亲、企业家回乡投资,建设罗源企业家创业基地,为优化产业结构注入新活力。二是促进农业增效。每年安排农业六大产业专项资金1500万元,扶持发展食用菌、茶叶、竹木、油茶、花卉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起步镇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栽培规模稳定在1.6亿袋以上;改造万亩生态茶园,建设生春源茶叶基地,打响“七境茶”原产地品牌;新建丰产毛竹、油茶基地各16000亩。建设5个乡镇农业产业集中区或示范基地,扶持培育10家以上农民合作示范社和一批家庭农场。三是发展第三产业。紧紧围绕“畲风·海韵”两大主题,加快旅游业发展,建成霍口畲山水风景区和龙山畲风度假区,抓好“三月三乌饭节”、“畲族·风”民俗文化节、岱江漂流等一系列畲家旅游体验活动;以滨海新城为依托,建成海洋公园、游艇俱乐部、海上游轮餐厅、海上高尔夫、水幕电影等配套旅游项目,打响罗源湾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品牌。

  (二)建设城乡宜居环境

  一是建设宜居县城。推进滨海新城建设,加快改造提升老城区,注重历史风貌沿袭,加强四季色彩协调和绿化布局,保持每条街道的风格特色;建设滨海公园、渡头湿地公园、县史文化长廊、地标性城市雕塑等,分片推进旧屋区改造,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设,发挥城市综合体功能,提升中心城区形象。二是建设美丽乡村。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四美要求,加强镇容村貌环境整治,突出农村文化和民族特色,抓好起步镇城镇化试点和飞竹镇、霍口乡集镇新区开发建设,推进15个美丽乡村、2个示范村和畲族村寨及一批乡村公园建设,继续扶持乡镇建设36个培植点,努力形成“一村一景”的建设格局。三是加强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四绿”工程,继续实施“碧海银滩”工程,加强沿海防护林、“三沿一环”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强制性保护,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巩固畜禽整治成果,鼓励水源保护区群众发展生态项目。积极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努力建设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美好家园。

  (三)加快完善公共服务

  一是发展社会事业。建成进修校二附小、第二实验幼儿园、职业中学实训基地,扩建松山中心小学,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推进县综合医院建设和松山卫生院迁建,配套完善县精神病防治院,改造中医院、妇幼院院区,建设11所空白村卫生所、9所市级示范村卫生所,提升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完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公共文化共享工程,完成1.3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全面完善城乡文化设施。二是完善社会保障。拓宽就业渠道,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人以上。对收海渔农民给予发展养老补助金。完成重点项目涉迁居民4600多人的搬迁安置任务。提高城市、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标准,增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进一步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

 

  三、罗源县新型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一)城市能级难以支撑区域发展

  目前,罗源区域发展建设正呈现快速扩展和无序竞争的

  局面,工业化程度较低,城镇化发展还比较缓慢,城镇规模小,缺乏中心城市的带动,港口和城镇之间难以形成有效互动。城市空间拓展的模式由原有的沿交通走廊延伸逐渐演变为环罗源湾拓展的格局,区域发展迫切需要制定向海拓展的港、业、城一体发展策略来引导区域发展。

  (二)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

  海西战略实施以来,我省的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加速发

  展的新阶段,工业结构的“重化”、“沿海化”趋势十分明显,沿海各城市重拳出击,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发展举措,如古雷的石化产业基地、宁德实施环三都澳战略等,发展重点均集中在石化、钢铁、船舶修造等临港产业。可见,临港重化工业成为沿海县市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罗源应立足工业发展基础和台商投资区扩区建设机遇,准确把握自身特色和发展潜力,推进环罗源湾地区资源要素的竞合,实现一体化发展。

  (三)钢铁行业的转型压力

  钢铁行业是罗源的主导产业,但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发展面临剧烈的市场竞争。一是国内大型钢铁企业频频联合重组,钢铁竞争升级。二是全国产能过剩,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三是低端产品过剩与高端产品短缺并存,我国钢材产量已超过美国与日本的总和,但仍是世界最大的高端钢材产品进口国之一。推动产业高端化,是钢铁行业转型的核心要求。

  (四)交通优势尚未突显

  近年来,罗源的交通条件就自身而言有了质的提高,但

  相对于其他沿海城市无突出优势。一是港口集疏运体系尚未健全,目前区域交通以南北向为主,缺少东西向交通线路,港口经济腹地拓展空间小,使得港口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区域交通对接不足,与宁德三都澳的交通对接还比较薄弱,与构建福州大都市区北翼增长极的要求尚有差距,影响了罗源湾整体效应的发挥。

 

  四、罗源县新型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

  结合福州新区建设发展要求,依托港口区位优势,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临港综合产业,引导人口、产业集聚,促进城镇化协调快速发展,实施“东部集聚发展、西部生态保育、轴带联动发展、分区统筹引导”的县域空间发展战略,形成“一心、两轴、两带、三区”的空间结构。通过整合凤山镇、松山镇、起步镇、碧里乡等城镇空间发展资源,构建以城区(包括凤山镇、松山镇、起步镇)和临港综合产业区(包括碧里乡)联动发展的县域中心城市发展区,辐射带动白塔乡、西兰乡、飞竹镇、霍口乡及洪洋乡、中房镇两条县域城镇聚合带,形成山海统筹协调发展格局。

  (一)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工程

  一是港口合理有效开发工程。启动建设淡头作业区5-15#泊位、狮岐作业区1-4#泊位,加快碧里作业区6#泊位及将军帽作业区15万吨码头建设,提升港口吞吐能力。二是交通路网工程。积极对接国省干纵线和滨海大通道等公路规划建设,加快区域互联互通工程建设。近期建设104国道白塔至滨海城改线、碧里至鉴江疏港、鉴江至宁德城澳等公路工程,筹建罗源湾南北两岸环湾通道工程。三是城镇供水工程。加快推进建设敖江供水工程、霍口大型水库项目建设,启动起步潮格水厂、碧里上娄洋水厂等一批重点供水工程。四是城市配套工程。建成沈海复线罗源段、海西天燃气二期长乐至福鼎工程罗源段,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福州支干线罗源段等省重点配套工程;建设渡头新区路网工程、火车站站前路网工程、滨海新城路网桥梁工程等城镇市政配套工程。

  (二)大力实施“宜居宜业”工程

  一是“农房两改”建设工程。按照新农村建设布点规划,大力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工作,做好重点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搬迁安置及偏远自然村造福搬迁工程,包括旧房拆迁、旧村改造等。二是“宜居效益”工程。完善提升滨海新城,筑造滨海商贸聚集区和度假旅游区;持续推进中心城区改造提升,启动凤山镇430地块、凤山横路下地块、渡头香蜜湖及火车站前等区块开发建设,分批推进老城区棚户区改造,不断改造集镇人居环境。三是排污纳管工程。按照生态镇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城镇污水处理站工程,并做好市政排水规划,逐步建设城镇雨污分流,以及集中纳污工程,逐步建成以建成区为主、覆盖城乡的城镇雨水分流、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系统,严格控制工业污水的排放,进一步改善镇域水环境质量。五是绿化工程。按照县绿道网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结合生态县建设要求,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工程,提升城镇宜居环境。

  (三)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工程

  一是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加快推

  进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各项配套建设,做好综合服务工作,强化招商引资,促使其早落地一批重大项目,积极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科研研发中心区等。二是大企业、强企业培育工程。以宝钢德盛公司为龙头,培育不锈钢绿色产业基地,调整优化亿鑫钢铁、三金钢铁产品结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督促企业完善环保设施,改善园区环境,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加大重点商贸建设工程。加快打造滨海城、火车站前、凤山城区重要节点等重点商贸工程。同时,不断完善商贸投资环境,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优惠政策,吸引境内外有实力的商家来罗经营,丰富商业业态,加快建设商贸集聚中心。

 

  五、新型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罗源作为福州新区“北翼发展区”、“北翼区域拓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紧紧围绕福州新区发展新格局,实施“以区带县、山海联动、一体发展”战略,全面融入新区建设,努力把罗源建设成为福州北翼发展区新增长极、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兴城市。

  (一)突出园区建设,筑牢产业承接平台。按照“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要素集聚、合理错位发展”的发展思路,完善园区配套,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打造金港工业区、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和起步食品加工园“一园两区”。重点是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用足用活上级赋予台商投资区一系列优惠政策,抓好用地填方、供水供电、交通路网工程等,把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打造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新型工业园区。以福州打造“一小时交通网”为契机,积极融入福莆宁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布局,加快疏港公路、国道104线改扩建等路网工程建设。

  (二)强化项目对接,打造临港产业集群。以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为主要载体,积极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转移;以起步省级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为依托,加强与台湾现代农业的对接合作,合作共建休闲农业产业园区;以福州发展重心从闽江、乌龙江时代向滨海时代历史性跨越为契机,主动承接海洋工程装备、现代船舶制造、能源、冶金等产业及上下游企业。同时,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和整合,突出发展主导产业,重点推进海峡西岸软包装科技园、源鑫建材、弘景木塑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华能罗源湾港电储基地、宝钢德盛绿色不锈钢生产基地建设;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现代船舶修造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打造竞争力强的临港产业集群。

  (三)立足传统特色,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继续实施“强龙带动”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发挥全县1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新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实施强农惠农工程,立足资源优势,依托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县、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合理规划引导产业布局,持续壮大食用菌、茶叶、竹木、果蔬等特色产业,扶持发展花卉产业,鼓励县外、境外水产养殖基地开辟和湾外养殖生产。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林权经营权流转,创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多形式经营,努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四)注重多元发展,增强三次产业活力。大力发展物流业,加快构建大型仓储中心和物流平台,积极发展集装箱、散杂货物流及钢铁、煤炭、矿石等专业性物流,打造闽东北现代物流中心。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支持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县域分支机构和基层网点建设,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充分发挥罗源的海洋、民俗、历史等文化优势,加快景区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开发观光农业、生态旅游、滨海度假、民俗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打造罗源湾滨海旅游度假品牌。

  (五)坚持城乡统筹,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形态。加快滨海新城建设,力争再用3-4年时间,实现城市综合体初具规模;改造提升老城区,实施城区主干道道路及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打通进出滨海城新通道。稳步推进起步镇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加快培育松山、碧里工业强镇,中房、飞竹、霍口、鉴江旅游名镇,起步、洪洋、白塔、西兰商贸重镇。认真开展“百村竞赛”活动,以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田水利、电力通讯、清洁能源、环境整治、信息畅通等为重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六)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统筹城乡教育事业发展,科学制定中小学发展布局,加快推进第二实验幼儿园、进修校二附小、福州三中罗源滨海学校建设,构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任务,鼓励社会资本多形式开办医疗机构,加快县级疾控、妇幼、监督机构标准化建设,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完善乡镇、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健全被征地、收海渔农民转产转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援助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作者:罗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姚强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