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焦点图片 >> 正文

福州日报:倾听守善的文化脉搏

http://www.lywxww.com  2014-10-25 21:25:09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记者曾艳/文俞松/摄

  10月10日,一场与众不同的书法展在福州林则徐纪念馆开幕,让很多市民记住了“守善”这个村名——守善村村民在躬耕劳作之余,将自己挥毫泼墨的书法作品送进了城里。真、行、篆、隶、草,70余幅风格各异的作品,既有出自耄耋老者之手,也有高中生的新作,一幅幅作品用自身独特的泥土芬芳,展示着书法村对传统文化的信仰。

  笔架山养育出的笔墨情

  守善是罗源县飞竹镇的一个自然村,深藏群峰碧水之中,村子正对一座形似笔架的大山。日夜对着富有灵气的笔架山,滋生出一代代守善人的笔墨情,村里先后走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人,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3人,罗源县书法家协会会员20多人,这也为灵毓的笔架山镀上了传奇色彩。

  追根溯源,守善村阮姓家族,是晋朝“竹林七贤”中阮籍、阮咸之后,先祖遗留的贤士之风让守善人世代“坚守善道,耕读传家”。走进守善村,你会看到,从鹤发童颜的耄耋老翁,到一脸稚气的幼学孩童,全村男女老少,人人爱笔墨。许多农民忙时拿起锄头干农活,闲时拿起毛笔舞文弄墨,多人在各级书画大赛中获奖,培育出一支远近闻名的“阮家军”。

  让阮华晃这一代年轻人记忆最深刻的,是村里浓厚的学习书法的氛围。每逢节日或喜事,村里人就会在祖厝堂内摆上笔墨纸砚写对联。不管水平高低,大家都会来露一手,祖厝就成了小小的书法展厅,村民甚至会互赠对联,以书法传递亲情、友情。而他们这些半大孩子拉纸的拉纸,磨墨的磨墨,书法便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

  阮华晃说,村里像他这样会写几个字的比比皆是,谈不上技法精湛,但是,没事时就喜欢写上两笔。即便如今创业到了福州,他仍然不忘在办公室的书桌上备着文房四宝,不时地练练手。从“拉纸童”到书法家

  说起书法,守善人都会提起“阮家军”的领头羊阮天朝、阮为真兄弟。

  阮天朝幼时,和村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帮着大人拉纸、磨墨。看着大人们忙着为春节写对联,临过帖的阮天朝也拿起红纸,为自家写了一副春联,父亲把春联贴在大门口,立刻得到了村里懂书法老辈的表扬。这让阮天朝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

  读中学时,正好遇到文革,阮天朝虽然没能像高年级的学生那样到处去写大字报,但他也被安排了一项任务——抄小报。既能练喜欢的书法,又能完成政治任务,阮天朝欣然接受。天天抄小报,给了阮天朝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也让他的书法水平与日俱增。

  高中毕业后,阮天朝参军入伍。新兵训练还没结束,碰上连队要办新一期的墙报。墙报谁来写呢?不少战友毛遂自荐,有书法基础的阮天朝看战友们热情高涨,自己默默退到了一旁。

  连长没有让文化水平较高的阮天朝闲着,他要求阮天朝写首诗歌,阮天朝也不推托,漂亮地完成了任务。连长看后很满意,说你自己先抄一遍,再放到墙报上。阮天朝拿起毛笔,一露手,周围的官兵大吃一惊,之前跃跃欲试要写墙报的战友再不敢“班门弄斧”,连长也说:“这墙报你不写,谁写?”从此,阮天朝不仅包下了连队办墙报的任务,其他相关的文化活动也都少不了他,他成了部队的文化骨干,也得到不少学习的机会。

  1983年,部队所在的石狮市成立了侨乡书画社(石狮市书法家协会前身),并于“十一”举办了一场书画展。这年,阮天朝没有像其他战友一样用难得的假期出去游玩,而是一头扎进了书画展。他和同去的战友边看作品,边讨论,并不时点评作品的优劣。因为点评非常到位,引起了在一旁喝茶的一位老者的注意。这位老者正是书画社的负责人,简短聊了几句后,老者立即邀请阮天朝当书画社的社委。不是邀请自己入会,而是一下子就当书画社的社委,阮天朝有点不敢相信,随即,他想到了自己的村庄。他立马跟老者商量:“我所在的守善村里有很多人热爱书法,而且水平不错,能不能让侨乡和我们守善村一起办一场联合书展?”提议立刻得到了支持。

  农民也能办书法展?这在当时闻所未闻。为了准备这场书展,阮天朝用自己的津贴买了一批字帖,回村分发到每家每户,全村男女老少放下农活就练字,都为了这一次书展热火朝天地准备着。1984年,第一次农民书法展在罗源县城举行,轰动一时。办展的十几个村民里,很多从未走出过大山,书法展却让他们的作品红遍了县城。

  1985年,福建省青年书法征稿比赛举行,阮天朝在女友的鼓励下,投了一份作品,没想到,他的名字和朱以撒、林容生等名家一起,列入了屈指可数的获奖名单中。这为阮天朝打开了走向全国的大门,此后他频繁参加各级大赛,先后获得全国“龙年旅游杯”书法大奖赛一等奖、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三等奖、全国第二届正书展最高奖、全军书法展一等奖、福建省书法艺术创作成就银质奖等一系列奖项。

  哥哥的成功鼓舞了弟弟阮为真。拿着哥哥曾经用过的字帖,阮为真勤奋临池。考入师范学校后,他更是选择进行系统的书法学习,从而迈入书法之门。在擅长草书的堂叔阮蔚蕉和擅长篆书的哥哥的影响和指导下,阮为真的篆书和行草书日臻成熟。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到县实验小学的专职美术教师,再被选为罗源县政协常委;从普通的书法爱好者,到作品在各级书法展览中获奖,再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真正成为一名书法艺术家,阮为真感慨地说:“是书法改变了我的人生!”

  有了一定名气的阮为真一刻也没有忘记擦亮“守善”这块书法金字招牌。他不断往来于守善和县城,利用一切机会让山外的名家名作走进村民的视野,也利用自己的书法工作室为村民提供指导、创作便利,不断壮大“阮家军”,也让更多的村民能因为书法走出大山,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

  深山农民送“文化进城”

  随着村民外出打工的浪潮,守善村从最初的400多人,减少到如今的几十人留守。年轻人的外出,却没有减少守善人对书法的热爱。

  这些年,阮华文一直在罗源和浙江两地来回跑长途。早几年,在浙江人生地不熟,工作也不稳定,他一度放下了和锄头一样用得熟练的毛笔。这两年,工作进入正轨,阮华文心里又痒痒了——他想重拾毛笔,练练字。“想想我十来岁就跟爷爷辈的学书法,那时候,我可是练得勤,每天拿着报纸练,写烂的报纸堆起来一摞一摞的。”阮华文说,每隔一段时间,跑完长途回到村里,他都会去祖厝跟老人们一起练练字,有时会去阮为真的培训班跟他学习,以得到指点,有所提高。

  2013年,守善村因为其深厚的书法文化底蕴,被市民投票评为首届福州“最美文化村”。这让守善人更加迫切渴望通过自己的书法作品,展示最美文化村的魅力,让更多人的了解守善村,走进守善村。

  于是,又一场让守善人期待的书展酝酿起来。

  为了这次书展,阮华文千里迢迢从浙江赶回村,挥毫泼墨,一展风采。在罗源县城打工、从小喜欢写字的阮友纯更是不顾同事笑话,临阵磨枪了好几晚,在阮为真的指导下,他也最终拿出了满意的作品入展。阮华文说,还有不少在重庆、四川打工的村民,听说后都想参加,可惜路途实在遥远,没法赶回来。

  终于,三坊七巷的青砖白瓦马鞍墙,迎来了守善人淳朴的墨香。在曾经名士大家汇聚的宅院里,守善人用最接地气的书法作品,向每一位前来的市民讲述古老山村笔墨飘香的书法故事。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