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路”谱新篇 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http://www.lywxww.com 2014-03-27 09:45:14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核心提示
福州是一座因海而生的城市。
自晚唐起,福州港便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2012年11月17日,国家文物局宣布了重新设置的45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市)榜上有名。
在中国与东盟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号角声中,福州将抓住战略契机,积极发挥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重要战略枢纽作用,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战略,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海纳百川构筑“海上丝路”战略枢纽
对于海洋,人类从远古开始就充满着求知的欲望、探索的热情。历史一页页翻过,人类漂洋过海,从事商贸、文化交流的海上交通路线凝聚成了海上丝绸之路。
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在马尾区闽安村,建于唐朝的迥龙桥历经千年依旧保存完好。桥下邢港河流淌入海。一桥一河,见证了古时福州繁忙的海上贸易。
晚唐,王审知治闽时,开辟甘棠港作为福州外港,与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诸岛等建立了商贸关系,奠定了福州港居于南下、北上枢纽的贸易格局。
明代,福州港取代泉州港的官方地位,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之一。郑和七下西洋皆以长乐太平港为基地。清代,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加快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港口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福州开放的步伐。
如今的福州港是中国十大枢纽港之一,下辖闽江口港区、江阴港区等9个港区。在江阴港区,10号、11号、12号码头泊位正如火如荼建设之中,今后3年里将逐个投用。它们的背后,是正在崛起的超千亿元规模的化工新材料专区。在这里,一座国际汽车城也正在兴建,3年后将实现每年10万辆的进口整车交易规模。
依托港口,福州对外经贸合作迈向“深水区”,特别是在加强与东盟、中东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数据显示,2013年,福州与东盟、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额超过64亿美元,占同期全市外贸总额的20.5%。其中,出口46.65亿美元、进口17.8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全市出口、进口总额的24.12%和14.7%。福州对东盟、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外贸进出口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5个百分点。
扬帆起航打造“海上丝路经济带”强市
劈波斩浪,耕海牧渔,福州渔民越走越远,生意越做越大。
4月2日,罗源农兴水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第二批渔民将飞赴印尼瑟兰岛,尝鲜跨国养殖。今年底,福州市民有望吃到万里之外运来的“大个头”白对虾。
比起水产养殖,更早走出国门的是福州远洋捕捞。作为我国远洋渔业发源地之一,福州的远洋渔船足迹遍及三大洋及20多个国家专属经济区,并在印尼、缅甸、毛里塔尼亚等国建立了6个远洋渔业捕捞基地。
来自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远洋渔业产量22.79万吨、产值22.15亿元,分别占全省97.68%和98.95%。全市外派远洋渔船395艘,占全省94.05%,比上年增加119艘。新建境外养殖基地4个,签约项目总投资5亿多美元。
今年1月17日,位于马尾的东盟海产品交易所获外交部、财政部、农业部渔业局、证监会等有关部门评审通过,成为我国首家面向海外开展业务的水产品交易所。交易所交收管理部经理叶长春说:“交易所有望下月上线交易,我们将搭建中国与东盟国家渔业产业合作与渔产品交易平台,这对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海洋经济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如果说远洋渔业的“进”与“出”,加深了福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那么,开放开发中的福州新区,则为福州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日前,记者在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看到,园区3条主干道、填方一期工程、污水厂等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园区有关负责人说:“园区将承接台湾高端临港工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建设以涉海高新技术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为支撑的滨海城市新区和蓝色经济密集区。预计到2020年,园区产业增加值达420亿元以上。”
随着远洋渔业的壮大、产业园的兴起和临港产业的崛起,福州海洋经济的引擎全面开启,正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海洋强市,进而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双向投资、经贸往来、人文交流,打造互利共赢的合作典范。
跨越海峡榕台架设“海上丝路”新桥梁
对台交流,福州有先天优势——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
从1984年引进落地第一家台资企业,1989年设立台商投资区,2012年台商投资区扩区获批,30年来,福州凭借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前来投资,榕台经贸关系日益密切。
为建立“让福州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福州”的开放大平台,1994年在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倡导下,福州成功举办了首届国际招商月活动。20年弹指一挥间,招商月活动一路走来,规模与影响力日益扩大,已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国际性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盛会。
通过招商月活动,福州开放的路越走越宽、发展的步伐越迈越大,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是最好的佐证,全市在招商月(海交会)活动上累计签约外资项目4722项,利用外资335多亿美元,引进落地的冠捷电子、中华映管、东南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至今仍是福州引以为豪的领军企业,为福州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引人关注的是,通过招商月活动,福州对台优势更加凸显,多项涉台先行先试政策在招商月上发布和实施,有效带动和促进了海峡两岸经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
福州面对台湾,重视两岸交流合作;毗邻港澳,重视港澳合作,这是一条横线。如今,要再加上一条纵线——南线海上丝绸之路,将形成福州对外开放的新十字架战略。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征程中,80多万榕籍台湾乡亲和105万榕籍东南亚华侨华人的侨台优势,是榕台共同与“海上丝路”沿线城市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
自台湾与东盟、中东等签订自贸协定以来,福州作为台湾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跳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东盟、中东与福州的许多进出口贸易也通过台湾转口,更加密切的榕台经贸关系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经贸往来搭建了快捷通道。
福州因开放而崛起。当前,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图中,福州正积极打造开放的新坐标,全面推动大开放、大发展,谱写跨越发展新篇章。
(福州日报记者 卓文俊 温海龙/文 俞松/摄)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