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留守教师”
http://www.lywxww.com 2013-09-12 08:23:19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安装电源插座、抢修水管、通下水道、铺石子路、清扫走道、翻修桌椅……这样的活计,林伙顺几乎都是一把好手。
放学了,林伙顺给孩子们拦过路班车,目送他们上车回家。
结合渔村特点,林伙顺常带孩子们去看老房子,观察苍鹭,介绍鱼虾养殖。
师生一起吃午饭,氛围很融洽。
福建日报 通讯员:陈雁真 叶宇楠 刘其燚 摄影报道
从罗源县城出发,经半小时的车程到达碧里乡,再沿海边蜿蜒盘旋的公路行进半小时,我们终于找到了深藏在海湾渔村里的濂澳小学。
林伙顺是这所小学的校长,建校30年来,他一直在这里任教。这所小学生源最足的时候有300多名学生。8年前学校撤并,只保留了一、二年级,方便濂澳和吉碧这两个偏远渔村的低龄儿童就近入学。现在,一、二年级和幼儿班一共才20名学生。林伙顺担任一、二年级的数学课和社会课教学,每周16节课。
和很多沿海渔村一样,这里生活用水紧缺。每年五六月份,水龙头里常常没水。食堂的李阿姨说,缺水的时候,林校长就到300米外的水井汲水,挑到食堂大水缸里。有一年,他挑水扭伤了脚,硬是没当回事,继续挑水,结果第二天脚踝肿得厉害。敷上草药休息了两天,又悄悄摸起担子。“拦都拦不住,还说哪能坐着等水。”李阿姨说起林伙顺的犟脾气就直摇头。
一放学,林伙顺就跑到校门前的公路“站岗”去了。原来,几个来自吉碧村的孩子,早晚要乘“罗源城关-吉碧”的过路班车上下学,林伙顺帮他们拦车。有时,班车会迟到个把小时,“那林校长就不等了,直接牵着我们走回去。”二年级的小宁说。回吉碧村的路,和孩子一起走,要40分钟,返回时一个人还得走上25分钟,这时候天一般就全黑了。路上要途经一条吉碧村自凿的隧道,隧道口偶尔会有碎石落下。每每靠近这里,林伙顺就得停住脚步,观察周围的动静,再弓着身子将孩子们拢在怀里,快步通过。他笑着说:“我不会骑车,年龄大了更不敢学,何况送孩子们回家还是走路安全,我还能锻炼身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