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魅力罗源 >> 罗源经济 >> 正文

罗源竹企升级 待突破品种单一、创新不足等瓶颈

http://www.lywxww.com  2013-09-02 08:25:00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福州新闻网

  竹制菱形拼花艺术板

福州新闻网

  竹制艺术品

  政策扶持使竹产业焕发生机,但存在品种单一、创新不足、资金缺乏等问题

  罗源县竹资源丰富,拥有竹林面积16.4万亩,在福建沿海县区中属最大。早前,由于交通、观念等制约,农民并没有因此增收。2011年,罗源县将毛竹列入农业六大特色产业之一,出台一揽子帮扶政策,力促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为了探究罗源竹产业发展现状,连日来,记者走访了罗源竹子种植户和几家竹业加工厂。

  产业扶持让竹农增收

  飞竹镇,是罗源县竹林面积最大的乡镇,占全县的四分之一,几乎每户农民都有自己的林地。记者走进飞竹镇马洋村,山上、路边、沟壑,随处可见青翠欲滴的竹子,成片的竹林一山连着一山。

  “我们村有6000多亩竹林,全村270户每户都有,这些竹林经过垦复逐渐丰产,成了老百姓的聚宝盆。”马洋村村支书王开先笑着说。

  农户钟则寿家有30亩毛竹林,以前由于疏于管理,竹林常受到夜蛾等病虫侵蚀,幼笋被蛀空,竹子不长个,基本没有经济效益。这几年,县林业局建设丰产毛竹林示范基地,林业专家走村入户教农户合理施肥、科学疏笋,指导防治病虫害方法。

  “以前一根竹子只能卖10多元,现在竹林经抚育成了丰竹林,每根能卖30多元。另外每亩还能多长180多根竹笋,政府每亩补助500元。”钟则寿介绍,竹子卖给附近的加工厂,一亩可卖1000多元,加上他在竹工艺厂里的打工所得,一年有8万多元收入。

  近两年来,罗源出台一系列竹产业扶持政策,大大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不少农户像钟则寿一样尝到甜头,纷纷回乡种植竹林。目前,罗源完成垦复竹林面积1万多亩,已建立18个丰产毛竹林示范基地,完成新开设竹山便道108.8公里。

 

  工艺创新让竹子生钱

  “竹农增收,关键在于加工企业能让竹子生钱。”罗源县林业局营林与产业发展科科长郭乾友说,这几年,政府与企业联袂发力,让农民得到实惠。

  10多年前,罗源有数十家传统竹编厂,但由于产品缺少创新,竹编制品最终被市场淘汰。这两年,罗源县实施“竹子原材料”和“竹加工企业”两手抓战略,引进实力强的竹制品加工企业入驻,竹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8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罗源湾开发区的吉晟竹业公司。竹工艺展厅里,竹木茶盘、竹拼花装饰板、竹家具板等竹制品琳琅满目、精致美观。负责人郭源水说,全国竹制品同质化太严重,加之材料原有的“硬伤”,竹产业利润不到10%。

  为提高利润,公司成立技术研发团队,开发创新产品,目前研发的节能环保产品竹制菱形拼花艺术板已获国家三项专利,很受消费者青睐。2015年新的生产线建成后,利润会从原来的10%增至30%,公司产值能达到2亿元。

  同样在罗源湾开发区的华鸿竹木业长期在海外开拓市场。今年,公司总经理郭荣木发现欧美国家节能环保的竹制楼梯板、小家具等比较盛行,立即改变公司产品研发方向。新的生产线投产以来,订单不断,产品供不应求,利润从原来的10%增至20%,预计今年公司产值会突破5000万元。

  竹产业升级遭遇瓶颈

  记者了解到,像上述两家企业走新产品开发、品牌创立、科技创新路子的不多,目前罗源10多家企业主要靠运输半成品、赚加工费谋生存。企业要升级,面临各种瓶颈。

  在位于飞竹镇的金源竹业,记者看见十几台大型机器正在忙碌运转。该企业主要进行半成品加工,年产值1000多万元,每年为当地“消化”40多万根竹子,解决80多名农民就业问题。

  公司老板吴章权说,粗加工利润低。他也曾打算改变生产设备落后的现状,如果引进“竹展开”生产线,可提高30%的产量,利润也会翻倍,“但购买设备需要的100多万元没有着落,只好继续等待时机”。

  面对资金难题,郭乾友介绍,县里已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竹农的小额贷款扶持力度,简化贷款手续,扩大信贷规模,并开展包括竹林权抵押贷款在内的多种信贷模式融资业务。

  此外,鼓励和支持毛竹林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流转,有助于推动竹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效益。

  “目前罗源竹产业与发展比较好的浙江安吉相比,品种太过单一。”郭乾友说,如果能对竹叶、竹根、竹笋等进行合理利用,不断拓展竹加工领域,相应的附加值才会增高,罗源竹产业才能腾飞。

  (福州日报记者 王元锴 通讯员 谢闽星 刘其燚 叶宇楠 文/摄)

更多新闻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