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期待从政治互信中寻求和平发展的新动力
http://www.lywxww.com 2014-10-17 08:02:21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新华网天津10月16日电(记者毛振华)东北亚各国经济互补,人员相亲,地区发展正面临着空前机遇。在面对各种历史和现实不稳定问题交织带来的挑战时,如何应对?
16日在天津闭幕的东北亚和平与发展滨海会议上,各国与会政要及专家认为,应不断增强政治互信,探索新的安全机制,以经济合作为先导带动整个区域的和平稳定发展。
“东北亚地区作为一个拥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各国利益交汇,对世界走向的影响力正在不断上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古昌说。
俄罗斯前副总理、国家杜马主席顾问塞尔杰伊·沙赫赖也认为,东北亚是当代世界经济的活跃地区,是一个巨大的增长极。
韩国前外长尹永宽指出,在过去20年里,全球的中心正转移到亚太地区,东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也在不断地加深。
经济领域的密切联系为区域的和平与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该区域还并未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发展。刘古昌认为,该区域的和平具有一定脆弱性。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常务副会长卢树民指出,历史遗留问题,现实利益争端,意识形态分歧,国民感情对立等因素在东北亚地区依然存在。部分国家谋求对地区事务的主导,对地区形势发展及各国间的合作带来复杂的影响。
尹永宽说,与欧洲以及东南亚不一样的是,该地区还没有一个长效机制来保障和平与发展的合作。蒙古国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宁德勒敬也指出,东北亚地区暂时缺少一些长效机制去进行有效的多边合作,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冲突。
除此之外,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认为,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挑战方面也需保持高度重视。“东北亚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顺应形势,共创发展机遇,共同应对挑战。”他说。
当前,东北亚各国进入新一轮发展变革期。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韩国向第二次汉江奇迹迈进;日本启动国家发展战略,培育新兴战略产业;蒙古国加快矿业兴国战略,启动“草原之路”计划;朝鲜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方面也采取了一些举措;俄罗斯远东开发迈出积极步伐。这些都为东北亚各国深化进一步合作创造了机遇。
“东北亚国家间的政治互信需加强。”卢树民建议,多国间应妥善处理争端,坚持协商解决问题,倡导和平与发展双轮互动,利益与共,安全与共,共谋发展。
塞尔杰伊·沙赫赖、宁德勒敬等呼吁,建立一个长效地地区对话和协商机制,扩大多方协商议题,从而提高区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
日本参议院议员滨田和幸建议,可以通过合作让本地区的国家都参与其中,共同分享前沿技术和法律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污染等问题。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去建立充满善意和经济安全的伙伴,并且应当认真的、有力的去推动。”滨田和幸说。
刘古昌说,东北亚地区经济总体发展势头良好,跨国自贸区建设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应借此机会推动图们江等区域合作迈出新的步伐,以此带动整个区域的和平稳定发展。
刘建超呼吁,首先东北亚各国坚定维护和平稳定的战略安全合作环境,通过深入开展政治、安全对话合作,使地区国家成为相互信任,平等合作的伙伴;其次构筑互信协作的政治环境,密切高层交往;同时充分发挥东北亚地区文化相近、感情相同的优势,营造友爱、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加强民意基础;此外,还要夯实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东北亚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迈向新台阶。
塞尔杰伊·沙赫赖还提议在体育、网络、社会组织活动等方面拓宽人民外交渠道。“这往往可以解决政治家和外交家不能解决的问题。”
此次会议15日至16日在天津举行,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天津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天津公共外交协会共同主办,旨在为重启六方会谈、缓和地区形势、促进区域合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民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