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外交政策与恐怖主义势力的全球扩散

http://www.lywxww.com  2014-03-07 08:24:22   来源:东方早报  【字号

  昆明“3·01”恐怖暴力事件异常血腥,给所有国人敲响了反恐防暴的警钟!由于中国在涉及巴勒斯坦-以色列冲突等中东问题上持审慎立场以及国内民族、宗教问题得到较好处理,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并没有将中国当作袭击的靶标。但是,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暴力活动实际上对中国的影响一直都存在。我们应深入分析昆明事件背后全球恐怖主义势力发展的新动态、恐怖暴力活动的新手法,并认真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反恐新思维和新举措,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侦测、防范、打击恐怖主义势力。

  昆明事件集中反映了当前恐怖主义暴力活动的几大显著特点。

  一是选择人群密集的火车站、地铁站等地点施暴。比如,2004年3月西班牙马德里郊区火车站、2007年7月伦敦地铁和公交车遭到伊斯兰极端分子袭击。2006年7月德国科隆火车站、2009年纽约地铁站、2012年12月波恩火车站也差点遭遇恐怖暴力袭击。

  二是选择重要时间节点施暴,此次昆明事件的发生正值“两会”召开之际,这是全国民众相对关注国家政治议程的重要时刻。2013年4月16日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期间发生由车臣极端主义分子制造的爆炸案,该日是缴纳美国联邦所得税的最后日期,也是美国的“爱国者日”(即4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同样是在“爱国者日”发生的极端主义事件还包括1995年的俄克拉荷马炸弹袭击案。

  三是施暴手段简单、成本低。昆明事件中的暴徒持长刀等凶器在人群密集地点实施砍杀。近年在西方国家出现的恐怖暴力活动,其实施工具很多都是“高压锅”、铁钉等制作的“简易爆炸装置”。《在妈妈的厨房里制造炸弹》等英文网络出版物成为恐怖和极端主义分子的“教学手册”。

  2001年9月11日,19位恐怖主义分子劫持美国民用客机袭击纽约世界贸易大厦和华盛顿的五角大楼,这次活动具有策划严密、实施周期长、协同环节多等特点。但是,近年在西方国家出现的恐怖和极端主义活动多是“本土化、小型化,本地培养、就地行动”的“独狼式”袭击,这些势力的施暴策略就是对社会和政府进行“零敲碎打”,使之防不胜防。2013年4月波士顿爆炸案后又连着发生“毒邮件”事件,而这些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者一般也就是几个人而已。

  可以说,“独狼式”恐怖袭击已经成为美国的心腹大患。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向国民警告说,美国最有可能面临的恐怖威胁不再是类似“9·11”的那种大规模、高度组织化的袭击,而是“独狼式”行动,即某些人拿着可实施大规模杀戮的武器行凶。“独狼式”活动的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更难以被侦测发现。这种行动的随机性高,构成持续而不可预知的威胁。

  此外,值得强调的是,近年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回潮扩散态势应被视为昆明事件的重要背景。2013年,美国发布《情报界全球威胁报告》称,基地组织各地分支正抓紧时机向南亚、西亚、北非、西非等地扩大影响,恐怖组织相互策应,仍将对美国本土发动攻击作为重要战略,并持续修订针对西方世界目标的相关战术、技能和流程;在恐怖主义思潮影响下,反社会类型的个体极端暴力活动正成为现代社会难以防范的严重犯罪形式。此外,恐怖主义问题与网络安全、跨国有组织犯罪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三者被美国情报界视为最严峻的全球威胁。

  然而,讽刺的是,恐怖主义势力的全球扩散与美国的外交政策有密切关系。虽然本·拉丹已经在2011年5月被美军击毙,但其领导的“基地”组织仍以“反美主义”为圭臬:反对美国庇护以色列,反对美国在阿拉伯国家驻军,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斯兰世界发动“十字军东征”。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之角等地频繁发动无人机战争,造成大量无辜平民死伤,这给“基地”组织更有力地招募人员提供了口实。

  近年,中东北非地区很多国家都发生政治动荡甚而是政权更迭,美国对此大多持支持立场,认为所谓“阿拉伯之春”能给这些国家带来自由民主。然而,暂且不论这些国家建立西方式民主体制希望渺茫,恐怖主义势力却紧紧抓住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家爆发内乱的时机招兵买马,在中东北非寻求新的立足点,将其影响力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向阿拉伯半岛(也门)、东非(索马里)和萨赫勒地区(马里)扩展。

  以“基地”组织为例,盘踞在也门的“基地”阿拉伯半岛分支,利用也门政治动荡出现的安全真空,在南部部落地区积极扩大武装,还试图建立“塔利班式”伊斯兰教法政权。“基地”北非分支则趁利比亚内战之机,抢夺武器囤积军火,不仅与“利比亚伊斯兰战斗团”重建组织联系,还向萨赫勒地区全面渗透。马里北方部落地区在“基地”组织策动下公然叛乱,法国和西非共同体虽然派兵清剿“信仰支持者”、“西非圣战统一运动”等势力,但萨赫勒地区恐怖主义化的前景仍令人高度担忧。在“基地”北非分支的支持和影响下,尼日利亚“博科圣地”组织频繁策动恐怖袭击,已经成为西非的暴力恐怖新势力。

  叙利亚内乱中,反对派武装出现“基地”组织身影,“支持阵线”公开宣誓效忠“基地”组织,已成为地区恐怖势力的领头羊,吸引来自周边国家甚至是美欧国家的极端主义分子。一旦叙利亚局势失控,叙境内的化学武器可能落入恐怖分子之手。这也是奥巴马政府最终放弃开打叙利亚战争,愿意接受俄罗斯提出的“以销毁化武换和平”方案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以说,“基地”北非分支、半岛分支等,在新恐怖势力和部落武装的串联下,正形成一条贯通阿拉伯半岛、东非、西非和北非的“恐怖动荡弧”。这些恐怖势力和跨国有组织犯罪团伙的勾结也越来越紧密,两者常“协同”从事绑架、勒索、走私和贩毒等活动。

  不过,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盘踞在南亚和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势力。有中国学者认为,恐怖主义如今已在中国西部周边形成一个“双月带”,一是从车臣到中亚和阿富汗,一是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到克什米尔,两条月牙形地带的焦点在阿富汗和乌兹别克斯坦,前沿是位于乌塔吉三国交界处的费尔干纳盆地。

  而这个被称为“中亚火药桶”的盆地位于天山山脉中部,其东端距中国边境仅100公里。“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等与新疆分裂势力有关的恐怖主义组织长期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北边境地区受训,“基地”组织还曾为其建立专门的“训练营”。在美国加紧打击阿巴边境地区恐怖主义势力的背景下,已出现“东伊运”回流中国的情况。另一股有较大影响的恐怖主义势力“伊斯兰解放党”(又名“伊扎布特”)近年加大对新疆地区的渗透,成为制造民族分裂、破坏国家安全的现实威胁。

  2014年,美国将从阿富汗撤出战斗部队,塔利班、“哈卡尼网络”等伊斯兰势力正蓄势回潮,阿富汗经瓦罕走廊与中国接壤。阿富汗局势的再动荡料将对中国边境安全和反恐形势构成新的严峻挑战。

  昆明事件以同胞的生命和鲜血警醒我们,与恐怖暴力势力的斗争将复杂而艰巨!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