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正文

《不忘初心感党恩——老党员专访》 朱碧娟: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

http://www.lywxww.com  2021-07-06 16:02:21   来源:罗源县融媒体中心  【字号

  罗源湾新闻网讯 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从生机勃勃的改革时期,到迈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罗源这片红色热土上,始终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用信仰与汗水,守护着罗川大地的岁月静好。悠长时光,初心不改,尽管他们如今已满头白发,党龄更是超过30年、50年,甚至70年……却仍心怀赤诚,贡献余热,真情演绎“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本期《不忘初心感党恩——老党员专访》就让我们走近正处级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朱碧娟。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虽然饱经风雨,但始终坚守初心,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迎来了巨变,实现了有序的无与伦比的发展。县政协原主席、县慈善总会会长朱碧娟,1949年10月出生,196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52年。她说:“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太幸运了。”

  朱碧娟说起罗源的变化如数家珍:“就说我们罗源县吧,194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仅仅达到1208.14万元,人均购买力才11.59元。到202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33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43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70元。城区‘十位一体’综合提升成效显著,城区的面积由0.8平方公里,扩展至28.8平方公里,全县11个乡镇的所有村通水、通电、通路,‘村村通’。高速公路、动车,穿城而过。随着八十年代松山、白水两大围垦工程的合拢成功,为我县增添了4.66万亩的土地,为罗源湾的开放、开发奠定了基础。如今罗源湾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初步累计已落地项目388项,投资140多亿元。它不仅为罗源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它已成为带动福州地区发展的经济开发区和台商投资区,再加上将军帽港口的开发,建起了年发电量达72亿千瓦时的发电厂,这是多少代罗源人的梦想,如今都成为现实。”

  朱碧娟忍不住展望未来:“将罗源湾打造成千亿海港城,把罗源建设成为闽江口及闽东南的一颗明珠,不久,罗源人的这一愿望一定能实现。”

  农村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的。朱碧娟欣慰地说:“我的家乡兰田村,过去人们进城都得爬山越岭,如今高速公路从村边穿过,挡道的港头岭夷为平地,成为闽东通往省城福州途经罗源的高速路出站口。村前一条横贯七八个村庄的大河,过去每逢雨季和洪潮总是泛滥成灾,淹没村庄、毁坏稻田。如今,这里筑起了可抵御一百年一遇的防洪大堤,两旁的堤坝修成了通往城关的宽阔公路,年轻人开着汽车、骑着摩托车,来往穿梭。老年人,持着优惠卡乘坐6路公交车,往返城乡仅需六、七分钟的车程。在党扶贫攻坚政策的引导下,克难攻坚,村里实现了全面脱贫。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公园、老人幸福院、文化娱乐场所,一应俱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从人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可以看出那按捺不住的幸福感。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呀。”

  朱碧娟说:“风雨百年,中国共产党始终生机勃勃,始终走在改革创新的前沿,与时俱进。作为中国共产党一份子的我也感到无上荣光。”

  “就我自己来说,父母生下我们兄弟姐妹八个,六个在解放前出生。当时因为家境贫寒又缺医少药6个兄弟姐妹幼年的时候就被疾病夺走了生命,如今就我兄妹俩。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们兄妹俩都享受着人民助学金,从小学升入了中学,哥哥还考上了厦大。我1968年响应党的号召,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党组织的关怀,196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在组织的推荐下,我参加了工作,组织让我从事妇联、共青团工作,派我下基层任职锻炼,任命我进县党政班子,抓统战、搞宣传、做组织工作,当县长助手,多岗位交流,还送我上省委党校深造提高。”回顾过往,朱碧娟感慨良多,“一路过来,受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在老领导、老同志手把手言传身教的带领下,我不断成长、成熟,每每取得一点进步,党组织就无微不至地关怀和鼓励,比如市政府给予工资晋级奖励,评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不断地激励我前行。1998年我不幸患了一场大病,是同志们的关心,党组织的关怀,现代医疗条件的优良,使我躲过了一场大病的劫难,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朱碧娟的今天。”

  朱碧娟荣获福建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慈善会优秀慈善工作者,她说:“生在新中国,真是太幸运了。现在我退休了,还能在县慈善总会为慈善事业贡献微薄之力。所以,常有同志们关心地劝我要保重身体、注意休息。有的也调侃我说这么老了,还在舞台上晃悠,为什么?我只能抿笑不语。今天我表白,我啥也不为,只为入党时的那句承诺,帮点忙,我乐意!”

【责任编辑:陈雁真】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