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正文

福州晚报:教师“舞刀弄锤”作品入围全国大展

http://www.lywxww.com  2016-05-24 09:53:48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洪映康琳叶宇楠文/摄

  在罗源,有个畲家汉子雷玉忠,他坚守传统技艺,擅长在木头上“写”书法。他的这种技艺名为书法刻字,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是书法艺术与木刻艺术的融合。近日,记者拜访了雷玉忠。

  书法教师摆弄起木头

  雷玉忠是福州三中罗源滨海学校的一名书法老师。

  记者采访雷玉忠时正是学校的下课时间,走廊上学生们说说笑笑。一旁他的书法室里充满墨香,闹中取静,他正在书写大篆“家训”二字,他的字苍劲有力。“我前几天偶得一本《罗源家训》,便想以此为题材,制作一件书法刻字作品,放在老家的祠堂,让传统经典通过艺术的形式得以展示和传承。”雷玉忠一边说,一边把字的形状勾勒到一块厚木板上,他看起来胸有成竹。

  早在2000年,罗源县就有了全省刻字艺术基地。从那时起,雷玉忠便和几位罗源书法家协会的朋友做起了书法刻字。

  “这种技艺满足了我很多种爱好,我很喜欢。”雷玉忠说,刻字是一种古老的技艺,有悠久历史,而书法刻字技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是书法艺术与木刻艺术的融合,集书法、篆刻、绘画、雕塑、艺术装饰等多种技艺于一体。

  痴迷刻字废寝忘食

  雷玉忠写完字,开始拿起刻刀和锤子。

  刻字时,他左手持刀,右手挥锤,刀随意行,聚精会神。他的刻刀在樟木上灵活地游走,下刀利落,木屑飞扬,屋子里充满了樟木香,书法室里响着敲击声,一件艺术品呼之欲出。

  “我刻大字时有噪声,怕吵到别人,所以常常找没人的角落刻字。”雷玉忠憨笑着说,以前,他总爱躲在学校操场角落的水泥乒乓球桌旁刻字。

  雷玉忠会在下课或放学时间刻字,一直刻到夜幕降临。有时候,食堂已打烊,他还在刻字,于是就吃方便面当晚餐,吃完后到宿舍继续刻字,精雕细琢,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凭借着对书法刻字艺术的痴迷,他的作品曾两次入围全国刻字艺术展。

  2004年,为备战第五届全国刻字艺术展,雷玉忠和几位罗源书法家协会的朋友练习刻字,他们有时候会光着膀子在老屋院子里一起刻字,有时候会在刚建成的阳光小区里挥汗抡锤。“那时候很艰苦,但是我很开心。”他说。

  作为畲家汉子,雷玉忠喜欢通过他的作品来展示畲家文化。“我第一次刻了一个雷字,一鸣惊人,作品入选第五届全国刻字艺术展。”雷玉忠自豪地说,篆书的“雷”字,有着丰富的美感,这也是他下决心将这个字创作成书法刻字艺术品的原因。

  用作品传播畲族文化

  雷玉忠说完当年的故事,手中刻出的“家训”二字已经大致成形,“家训”二字的左侧点缀着“礼义廉耻忠信孝悌”八个小字,他分别用了阳刻和阴刻的手法。

  “接下来,这块樟木要‘吃水’、上色,这样‘妆容’才更美。”雷玉忠说,在他眼里,每一块木头都有不同的美感,需要一双巧手来装扮,但是,若只是追求视觉上的美还远远不够,他希望在作品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精华,这样的作品才更值得品味。

  考虑到这个“家训”作品是为了警示后人,他设计了风格庄重的构图,颜色上选用红、黄等暖色。作品成形后,他又巧妙地将畲族服饰中常用的黑、红、蓝三色作为配色。

  “每次完成一件作品时,我都要反复端详,仿佛在看着自己的孩子,都差点舍不得寄出去了。”雷玉忠说,接下来他想以畲家生活为题材,创作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用书法刻字作品来传播畲族文化。

更多新闻

魅力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