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罗源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正文

福州日报:他们是患者的“心灵卫士”

http://www.lywxww.com  2014-12-26 10:54:53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走进罗源县洪洋乡精神病防治院,探访医护人员工作状况

  ■记者黄洋通讯员陈雁真谢闽星洪映

  漫长的走廊、狂暴的病者、淡漠的医生……这是美国电影《飞越疯人院》里传递给观众关于精神病院的“刻板印象”,那似乎是异于我们存在的另一个世界。现实中的情况是怎样的?记者日前走进罗源县洪洋乡精神病防治院,感受基层精神病院医护人员的真实生活。

  罗源县洪洋乡精神病防治院成立于1992年,现有90张床位,180多名精神病人,其中80%以上为重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编制,患者与工作人员的合理比例为1:1.4,即应配备医护人员256名。而当前洪洋乡精神病院只有25名医护人员,他们像“小小的太阳”,给予病人温暖和关怀,做患者贴心的“心灵卫士”。

  一串钥匙开启病人心灵之门

  12月23日,记者来到罗源县洪洋乡精神病防治院。护士长陈钦拿着药走在前头,在病房的铁门前,她掏出随身携带的钥匙,看出我们有些紧张时,开门前她俏皮地回头,“这里的每一扇门,都需要钥匙开启。我会保护你们!”

  陈钦打开一间大病房,嘱咐记者站在门外,这里住着超重型精神病症患者。她只身走进去。“林荣,起床吃药了!”透过铁栅栏,记者看到病人用被子蒙头、一动不动,不由替陈钦捏了把汗。只见她轻轻掀开被子,把病人扶起,递药,给水,蹲身查看口腔吞咽,表扬病人做得好,叮嘱他别闷头睡。

  喂完药,陈钦打开会客室的门,与患者李增强愉快地打起招呼:“今天妈妈来看你,高兴吧?”临走时,她带走桌上两个空易拉罐,对患者而言这都可能是锐器,必须及时清理。

  随后,陈钦和同事们一起,把患者带到活动室,听歌、看报、做操,同时进行理发、剪指甲等生活护理。“多清爽!”陈钦笑着给病人刮完胡子,病人也憨憨地笑起来。

  恐惧之上还有理解

  从卫校护理专业毕业的陈钦,已经在这里工作整整10年,“刚来时,院里才19个患者。现在医护人数基本不变,患者却翻了10倍。”陈钦介绍,由于医术高、服务好,洪洋乡精神病防治院声名鹊起,如今收治的病人除了本地的,还有来自连江、福清、霞浦、福安等地的。

  记者问陈钦,面对曾咬掉人耳朵、割自己手臂甚至杀过人的患者,难道内心没有恐惧?陈钦沉默一会,讲述了她怀孕8个月时经历的一件往事。那天傍晚,她帮一名女患者洗完澡,劝其穿衣服,不想对方突然眼光发狠,她警惕地侧转沉重的身子,还是逃不过一个劈头盖下的巴掌,打得她险些倒地,好在同事及时赶到将她救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在恐惧之上,还有一个词是理解。”陈钦抬起眼睛,她说院里有名女病人,稍有疏忽就会抓食自己的排泄物,“这种行为肯定为外人所嫌弃,可是医护人员看到的却是另一面。”陈钦说,这名病人是命令性幻听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时耳边总有一个声音威胁她去这样做,“其实这些病人很可怜、很痛苦,理解了他们,也就战胜了恐惧。”

  人员短缺制约基层精神病院发展

  洪洋乡精神病防治院院长黄德慈透露,医院现在面临医护人员少、专业素质不高等发展难题。按编制,患者与工作人员的比例应该为1:1.4,即以院里90张床位计算,需要配备126名工作人员。事实上,院里仅有5名医生、20名护士、8名护工及5名工友,看护的却是180多名患者。

  值夜班时,只能由护士、护工、工友各一名组成一支“最简组合”,工友负责监控,护士带着护工打着手电,每半小时巡一次病房,查看每个床位,尤其不能让病人闷头睡;遇到突发情况,还得协作应对,任务非常繁重。

  “医护人员的苦与痛,是常人难以体会的。”黄德慈说,除了司空见惯的脏与累,往往还伴随着危险,因此医院常年招不到人,院里至今只有一个精神科毕业的专业医生。

  值得高兴的是,洪洋乡精神病防治院的硬件条件正逐年改善。目前,总投资2750万元、总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的洪洋乡精神病防治院扩建项目,已完成一期综合楼建设,二期工程也在有序推进,预计一年后启用。届时,将改变当下密闭式诊疗方式,解决长期存在的拼床、加床等住院难题。

魅力罗源